二子:卫宣公的两个异母子。
景:通憬,远行貌。
泛泛:飘荡貌。
愿:思念貌。
养养:通“恙”,心中烦躁不安的样子。
瑕:训“胡”,通“无”。“不瑕”,犹言“不无”,疑惑、揣测之词。
品读[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 二子究竟何许人也。
* 忧心不安的送别诗。
* 公子寿同舟救太子伋的故事。
* 何为孝之大。
“使人与伋乘舟于河中,将沉而杀之。寿知不能止也,固与之同舟,舟人不能杀。伋方乘舟时,伋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 —【汉】刘向《新序》
【大白话】
卫宣公为了要杀掉太子伋,就派他坐船去到河中,然后想趁机让驶船的人把船弄沉,害死太子伋,公子寿知道了这件事,想救太子伋,但是又不能阻止,所以就主动要求和太子伋一同坐船出行,这样一来,卫宣公就不能动手了,因为如果弄沉船的话,公子寿也会一起淹死,所以这次暗杀行动没有成功。那这首诗歌就是在两个人一起坐船出行的时候,太子伋的养母因为担忧他会被害死,所以心情忧伤,写下了这首诗歌。
“余读世家言,至于宣公之太子以妇见诛,弟寿争死以相让,此与晋太子申生不敢明骊姬之过同,俱恶伤父之志。然卒死亡,何其悲也!或父子相杀,兄弟相灭,亦独何哉?” —【汉】司马迁《史记•卫康叔世家》
【大白话】
卫宣公的儿子太子伋和公子寿两个人争着要去死,这种做法和晋国的太子申生所做的又有什么不同呢?他们这样白白的死去,反而让他们的父亲背上了恶名,就算死了,其实根本不值得为他们悲伤,他们这样做和一般的父子相杀、兄弟相灭,其实没有区别。
“夫古人有行之者,舜是也。焚廪浚井,非不及人伦之变,而卒能保身以格亲心,所以为孝之大”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古代能够有这样面对父母迫害还能够做到真正的孝的人,就是舜了,舜是五帝之一,他在家中一直被父亲和后妈迫害,他父亲让他去修补屋顶然后放火在下面想烧死他,让他去挖井然后往井里扔石头想要砸死他,可是舜呢?他都能聪明机智地逃脱,这样又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也不至于陷自己的父母于不义之名,这才是“孝之大”。
“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舜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大白话】
每当舜的父母要杀害他的时候,他就逃了;但是如果对他是小的惩罚,舜就乖乖的顺从父母受罪。然后舜依然每天能够做到侍奉父母、友爱自己的弟弟,每天在尽孝的同时都保持谨慎,从不懈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