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时代,手机陪伴我们的24小时里,我们中或许有多数人超过一半的时间手机都不会离手。
不管是出于工作原因还是娱乐消遣,我们对手机的高度依赖性已经无法用单一标准去衡量了。而我今天想谈的则是其中一个标准——拖延症,我们来分析手机的拖延症症状和拖延症的治疗。
你会不会常常有如下的症状:
1、看书看着看着就拿出手机来看看微博、逛逛朋友圈、刷刷抖音?
2、计划写份文案、或者看会电子版的学习资料,突然微信消息来了,就顺便切换到微信界面回个消息,再顺便又去逛了逛朋友圈?
3、午睡时间到了,说看看新闻、娱乐八卦、搞笑段子,看个十分钟就准备睡觉,然后不知不觉半个小时过去了……
于是,越来离不开手机,吃饭、睡觉,甚至恋爱,感觉离开了它我们就浑身难受。它已然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比亲妈都还要了解我们(因为你用手机做的事情,数据都能监测,这一点父母可做不到)。
可是再了解有什么用呢?它对我们的了解让我们逐渐成为一个亚健康患者,反复出现拖延病症。这不,我自己也就是一个拖延症患者。典型症状就是周一的事情周天办,事不着急,高高挂起,然后就一直挂起……这就是所谓的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
不过,我最近也在反思自己,既然都"生病"了为什么不吃药,既然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的不好,那为什么不积极改正呢?所以我就自作主张,来了一剂"良方",希望能对大家受用——做一份能落诸于实践的、能获得成就感的具体计划。
那么如何才能做出有效的计划并能获得成就感呢?需要做以下几个步骤的思考:
1、思考: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或者想要获得的成果是什么?做一个简短的概括并记录下来。
2、思考:对于这个目标的达成我需要获得那些技能,学习什么知识?罗列出来并记录。
3、对于罗列的学习项目,做一个排序,可以按重要程度优先级排序,也可以按由浅入深有逻辑关系的次序排列,记录可以采用表格或者文档的形式。
4、按照上排列的次序依次实践,每个小计划细化到每一天我该做多少事情,做哪些事情,一步一步去做。
当我们细化到每天做的小事情以后,就根本没那么多时间去"拖延"。因为拖延病的症结在于无所事事,不知道干什么和不知道怎么干导致了我们漫无目的想干嘛干嘛。
我突然想去刷个抖音,于是我拖延了半小时,我突然想去看个视频,于是拖延了一小时……而当我有计划时我的一天就没有那么多"突然想",而更多的是"应该要"。
所以,当我们一天都知道我每个时间段应该做什么事情,并每天获得了小小成就感,我还会有多余的时间拿来拖延吗?肯定不会会。
综上所述,拖延症的治本方法就是:找正事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