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90345/4956213779888135.jpeg)
忍,不是忍气吞声,甘于受委屈,而是是一股韧劲,是在鞭策自己,磨练自己的意志;忍,更是一首高亢的进行曲,无时无刻进行着对生命的抗争。
学会忍,懂得忍,有时就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改变,创造出自己夺目光彩的人生。
为了继承和发扬古人发愤著书的精神,司马迁忍辱苟活完成了《史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道出了司马迁内心那缠连的夙愿。
在《报任安书》一文中,司马迁把自己内心的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文采表于后世,为了让后世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他选择了忍,用时间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忍,磨练了司马迁坚强的意志,流传下了千古名著。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是拨开云雾见太阳;是滋润干涸土地的雨水;是一双温暖的小手,避免了矛盾的激化,托平了风波。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得知蔺相如被赵王拜为上卿,很不服气,要侮辱他,蔺相如时时事事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处处退让廉颇,以每一次的忍化解了一次次的矛盾。
蔺相如宽宏的心和忍退的品质深深打动了廉颇。而廉颇的“负荆请罪”让他的隐忍有了很好的回报,使得曾经的误解与怨气烟消云散。
忍,塑造了既儒雅又豪放、既旷达又坚强的苏轼。不管生活是多么的坎坷,他仍是昂首挺胸,走得铿锵,笑得灿烂。
既然选择了忍,无疑是要面对更大的困难,走更荆棘的道路。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为苏轼积累了更多诗词素材,化忍耐为创造诗歌的力量。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谁说忍就得非要甘受苦楚?苏轼的忍透视了他那宽广的胸襟与坦荡的胸怀,把一切不快吐得干干净净。忍,带给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感受,也让后人感叹苏轼人格魅力。
树,因为忍耐住了太阳的炎热,才能茁壮成长;花儿,因为忍耐住了蜜蜂的嗡嗡的吵闹,最终才能够传播后代;毛毛虫,因为忍耐住了茧里的孤独,最终才能够破蛹成蝶。
忍耐,或许要经受时间等种种考验,然而,美好的人生实现就是要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忍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