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他残害亲生儿子,后人却称他为“义士”

他残害亲生儿子,后人却称他为“义士”

作者: 猖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06-29 22:12 被阅读6次

        春秋时期,晋国屠岸贾欲灭赵氏家族。时赵家有个门客叫程婴,他为了救下赵氏最后的血脉,便与好友公孙杵臼商量,将自己刚出生的儿子与赵氏孤儿掉包,代替他去死。并花了十五年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帮助他报了父仇。大仇得报后,程婴因愧对曾为“救孤任务”殉难的好友公孙杵臼,不愿苟活于世选择了自刎。人们便将他与公孙杵臼合葬一墓,名为“二义冢”。

        可能有人不解,如此大费周章地“坑儿子”、“害队友”,最后把自己也整挂了,这样的人还能得到世人的赞颂?我看他们脑子都有……

        这个故事若放在今天作“忠义”的教材让人学习相信广大群众是嘘声一片。故事里的程婴虽然重恩重义,却将其他人生命置之不顾,还将自己的亲生骨肉送入虎口,与我们的道德标准有相违背。

        不过我们换个角度想想。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封建国家,那时人们的生命确实因阶级地位的不同而有贵贱之分;而当时的礼仪制度又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生活在这样思想潮流下的程婴,作为赵家的门客,道理上应该要为主人服务。在赵家遭受灭门之灾时,选择为赵家保留最后的血脉,他日重兴赵氏,就是对赵家最好的报答,是非常明智的。他便想出了这“李代桃僵”之计,让自己的孩儿代替恩主的孤儿遇难。当然,他更愿意选择拿别人家小孩代替,可能源于当时巧合下的无奈。而复仇计划成功后,他耻存于世,自刎相陪已殉难的兄弟,证明了他也并非贪生怕死。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不就是一种“舍身取义”的精神?立他们的坟墓为“二义冢”,自然名副其实。

        不过,虽然程婴在人们嘴里被称为“义士”,但他的做法显然不能被提倡。毕竟不能为了取义就可以对亲人“伤天害理”。于是作为春秋时晋国“忠义”的化身——程婴,他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就值得后人继续讨论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残害亲生儿子,后人却称他为“义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jz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