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勿施人”即为仁

作者: 石岩磊微言 | 来源:发表于2019-07-03 04:16 被阅读14次

    文/石岩磊

    《论语·颜渊》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孔子的学生仲弓问老师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仁,孔子回答道:首先,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其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其实,“己之所欲”同样不应施于人,可现实中此类活生生的例子随处可见:家长未圆歌手梦,却硬生生地要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领导喜欢玩“炒地皮”,恨不得下属能整晚陪他打扑克;丈夫喜欢早起锻炼,得把一家人吵醒不能睡懒觉。而且,大多会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或是给子女规划未来,或是为活跃单位业余文化生活,或是让大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但都难以掩盖住一己之私念,可能是一种虚荣,可能是一股威风,可能是一缕尊严。

    不论是“己所不欲”还是“己之所欲”,都属于个人的欲念,人人皆有好恶,本来无可厚非,但当将其强加给他人时,就容易招恨了。原因在于,强迫别人顺应自己的意志时,便会让人有种被蔑视的屈辱感,这是绝大部分人难以接受的。无论是长辈对于晚辈,还是上级之于部属,抑或夫妻之间,平等不仅体现在礼仪上,更是显现在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上,如果只是单向地输出“思想”,得到的终会是抵触性反弹,甚至是彻底的对立反抗。

    孔子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列为“仁”的一个方面,确实很有道理。“仁”就是二人,是在人格上平等的两个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大小老幼之别,犹如水塔上质量相同的铁和棉花,在真空环境中时,它们会以同样的速度落地。人们在本质上是等量齐观的,只是众多的社会因素赋予了不同的角色,才有了千差万别的状态,而内核永远是那个凛然不容冒犯的“仁心”,也可以说是“欲勿施人”即为仁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欲勿施人”即为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kf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