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今天,你剁手了吗?|读《经济学原理》微观分册

今天,你剁手了吗?|读《经济学原理》微观分册

作者: 莫浪愁 | 来源:发表于2020-06-18 09:52 被阅读0次
    剁手
    那一天,人们想起了被618支配的恐惧。                                                      ——莫浪愁

    看着食堂窗口仅剩的红油粉丝包,心底忽然升起一股苍凉悲壮感。

    “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总要有人买下吃的。”

    望着塑料袋中的红油粉丝包,拎着摇晃的塑料袋,怀着忐忑的心情,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回寝室,口罩下挤出苦笑的脸和刚出来买早饭的同学打招呼。

    决战时刻。

    在宿舍台灯的微光映照下,包子里的红油与灯光的黄光交相辉映,竟泛起一种奇异的色彩。

    颤抖地剥开塑料袋,心一横。

    “咬下去了!”

    “不要咀嚼!”

    “不要咀嚼!”

    “不要咀嚼!”

    大脑发出了警告,而后我便直接咽了下去。

    不过,稍等,味道好像还不错?

    没错,以上就是读曼昆《经济学原理》的切身感受。

    这种“起初以为很难啃,但真的吃下一口后,发现还不错”的感觉。

    我将其命名为食堂(枫林)包子效应。

    这本书完美的印证了这个效应(虽然我还是没有读完)。

    接下来,我将为各位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包子本书啃起来的味道如何。


    一、可甜可盐的经济学家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他 应 该是 数 学 家、 历 史 学 家。 政 治 家 和 哲 学 家。 他 必 须 了 解 符 号 并 用 文 字 表 达 出 来。 他 必 须 根 据 一 般 性 来 深 入思 考 特 殊 性, 并 在 思 绪 奔 放 的 同 时 触 及 抽 象 与 具 体。 他 必 须 根 据 过 去、 为 着 未 来 而 研 究 现 在。 他 必 须 考 虑 到 人 性 或 人 的 制 度 的 每 一 部 分。 他 必 须 同 时 保 持 果 断 而 客 观 的 情 绪; 像 艺 术 家 一 样 冷 漠 而 不 流 俗, 但 有 时 又 要 像 政 治 家 一 样 脚 踏 实 地。

    ——《经济学原理》微观分册

    作为一门科学,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而且,传统来讲,它被分为两个领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决策以及如何交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二者的关系类似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研究患者个体的疾病,促进个体的健康,预防则研究整个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态,以促进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

    那么经济学家如何做研究呢?

    就像物理学家在实验室研究小球、粒子等等来检验他们的理论一样,化学家在实验室研究试剂,微生物学家在实验室研究细菌病毒。但经济学家却不能仅仅为了得到有用的数据来控制一国的货币供给——今天给大家多发些钞票,明天给大家少发些钞票。

    所以经济学家把历史提供的各种事件作为实验对象的替代品。

    比如,中东石油危机,再比如,本次新冠疫情。

    就像医学解剖课用塑料人体模型(当然也有真实人体模型)来了解人体的功能,经济学家也用图形和方程式——经济模型了解世界。

    比如,用循环流向图解释经济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循环流向图

    但有时,经济学家不仅要解释一些经济事件的原因,人们更希望他们能提出一些改善经济的建议,所以他们有时还是决策者。

    所以,经济学家有时是历史学家,有时是数学家,有时又是政治家,时而味道温润悠长,时而味道辛辣上头。

    让我们再品味一位上头的经济学家的文字。

    经 济 学 家 和 政 治 哲 学 家 的 思 想, 无 论 是 对 还 是 错, 总 比 一 般 人 的 认 识 更 有 力。 实 际 上, 这 个 世 界 是 由 少 数 人 统 治 的。 那 些 相 信 自 己 在 智 力 上 不 受 影 响 的 实 干 家 往 往 是 那 些 已 经 过 世 的 经 济 学 家 的 奴 隶。 那 些 当 权 狂 人 听 信 的 流 言 其 实 只 是 几 年 前 一 些 末 流 文 人 狂 妄 思 想 的 结 晶 而 已。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虽然这些话是在1935年写的,但现在仍然正确,而且所谓的末流文人往往就是指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本人。


    二、冷冷的理性人

    谈到研究企业与家庭决策的微观经济学,就不得不说经济学中一个经典的假设——理性人假设。

    经济学假设的理性人,就是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有限资源为自己取得最大的效用、利润或社会效益的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

    《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认为理性人有两个特质:一是自利,二是理性。

    当然,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需要假设,既然是假设,就有对假设的批判。

    有来自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批判,他认为经济利益只是人类需求的一部分,并非全部。

    也有来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的批判,他认为人不可能达到完全理性,人始终都是有限理性的,决策过程中人们遵循的原则不是最优,而是满意。

    这里,我想从康德的角度来批判一下这个假设。

    康德说人有三种禀赋:动物性、人性、人格性。

    人首先是一种动物,存在动物本能,但由于具有了理性,所以具有了人性。由此可见理性的重要性,但仅是到此为止吗?

    康德说,当然不是。

    人还拥有人格性的禀赋,因为除了遵从自然律,遵从把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这种理性,人类还拥有一种“任性”的自由意志,那便是我们常常提到的——道德。

    因此,人才能称之为人。

    所以,身为冒着热气的人类,今天你剁手了吗?

    经济学原理(微观分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天,你剁手了吗?|读《经济学原理》微观分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nt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