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一讲给大家分享一个叶老师的日常生活故事,从而解密时间管理众多理论在生活中的搭配使用。
大家都知道北京非常堵车,其实全国各大中型城市都非常堵车。
那么每天堵在上班路上的你会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呢?
你是不是在用喜马拉雅听书学习呢?
可是在很多年前还没有喜马拉雅。
那么叶老师是如何利用这上班路上堵车的碎片时间的呢?
这缘起于他见到的一位德高望重的百岁老人,这个老人就是叶曼。
叶曼老师对儒、释、道三家的学说研究得非常通透。
受到老人的影响,叶老师的人生有了两个重大的改变:
第一,从那时开始,叶老师开始写晨间日记,之前的系列短课中有讲到过,叶老师至今已经写日记超过7年;
第二,就是叶老师把叶曼老师讲述的《道德经》,一共40次课,共81章内容拷贝进手机里,在每天上班的路上,连接上车里的蓝牙,反复地聆听叶曼老师的教诲。
每天都在路上听叶曼老师对《道德经》的讲解,在不断的学习中,所以叶老师也不觉得上班的路上有多堵。
日复一日,渐渐地,叶老师就会背诵一部分的《道德经》了,但是这还不够,如何才能把《道德经》学得更好呢?
有一天他跟公司的一个副总裁交流,觉得可以每天早点到公司来开晨会,大家一起探讨《道德经》。
于是他们就这样约定了。
早点到公司后他们发现:早一点出门,错过上班高峰期,路上就不堵车!
于是他们就形成了这样的行为模式:
早起,早点儿出门,在车上听《道德经》,不是上班高峰期所以一路畅通地来到公司,大家在一起喝早茶,一起探讨《道德经》。
听的次数越多,讨论得越多,他们对《道德经》的理解与记忆就更深刻。
慢慢地,他们的早会就开始影响到公司很多其他同事,最后就变成了他们两人给大家分享《道德经》里智慧。
这就是叶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时间管理技术的真实案例:
他高效合理地利用了自己上班路上的碎片时间。
用了高科技的工具(手机和车载蓝牙)。
利用易效能时间管理的“标签秒搜技术”,把叶曼老师讲解的《道德经》,一共40次课,按照其81章的结构进行裁剪,然后再把每一个音频的标题都写成《道德经》原文每章节的第一句话,这样查找起来就非常方便,装进手机里也可以碎片时间时时聆听。
最开始是叶老师一个人在刻意地,持续地重复学习,后来他找到伙伴,再后来就是带动公司里的一帮人一起学习,形成圈子,最后还把这种早起到公司一起学习的行为注入了仪式感,变成每天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所有的行为下来就让叶老师对《道德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能全文背诵《道德经》。
所以建议大家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开始,去运用时间管理的理念,例如我们之前讲过的“情境管理法”,叶老师就是根据堵车这个情境,选择了与它相匹配的行为,从而让时间发挥出了更高的效能。
现在的学习已经变得越来越方便,大家可以在上下班的路上,在等人,在机场候机.......都可以听喜马拉雅,可以进行多种知识的音频学习。
大家还可以阅读,纸质书籍太笨重不方便携带,那么就买一个Kindle吧,往里面装上几百本书,碎片时间时时阅读。
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上时间管理的各种技巧,再加上最先进的工具与科技,叫上一群人,再给自己的行动注入仪式感......
这样就能让我们“小有成就”。
今天这一讲给大家分享了叶老师的亲身案例,从而启示大家如何在生活中综合地运用时间管理的方法。
大家学会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