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食
一碗再也吃不到的麻辣粉

一碗再也吃不到的麻辣粉

作者: 安歌音 | 来源:发表于2018-08-09 11:28 被阅读124次
    手擀粉加米线

    听过法国的鹅肝,听过巴西的烤肉,听过日本的生鱼片,听过墨西哥的玉米宴……那么你听过能代表中国的菜吗?

    翻遍脑袋里储藏的所有味道,似乎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在“食文化”上反映的真真切切,的确有道理。

    中国有多少种具体菜名,也没见人具体统计过,现在人粗略的称为八大菜系。

    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年轻人追求味蕾的刺激,川菜以麻、辣、鲜、香的独特风味,很快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我的老家虽地处西北,却独属嘉陵江流域,南接四川,盛产花椒,饮食口味深受川菜影响。

    小时候,火锅店不似现在这么普及,也鲜有去外面吃大餐的机会,风靡街头巷尾的麻辣烫便成为川菜口味的据点之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家当地,也盛产土豆,自己压榨的土豆粉,再经过繁复的手续制成手擀粉,跟外来的麻辣烫融会贯通,便成了老家麻辣粉的来源。

    小时候,每逢周末去吃一碗麻辣粉,就跟现在的小孩子吃顿KFC或者麦当劳一样的兴奋。

    凉皮、烧饼还卖五毛钱的时候,麻辣烫就可以卖到一块钱了,算得上一顿大餐了。

    卖麻辣粉的店家一大早起来煮一锅浓汤,擀粉、将新鲜的配菜串在小签子上码放整齐。

    门口的大锅煮的放满香料的汤锅不停的翻腾,食客点餐后。

    老板则抓一把熟粉稍微煮一煮,捞到碗里,再舀两勺醇厚的汤底,一撮海带丝、一勺花生碎、一勺蒜泥、一勺辣椒、些许香菜、配以花椒粉、鸡粉等,还没上桌,麻辣的鲜香早已扑面而来。

    进店点一碗手擀粉或者米线,让老板多辣多麻多香菜多花生碎,已经成为一句口头禅,热气腾腾的麻辣粉端上来,加满满两勺醋,吸溜吸溜一碗麻辣粉就下肚了。

    母亲也爱在家里做街头巷尾的美食,但我们依然偷偷跑到外面去吃,家里的吃再多也不如外面的过瘾。

    最兴奋还是每年庙会的时候,到处是摆野摊的小吃,其中麻辣粉还是最多的。

    这个时候亲戚朋友都像发压岁钱一样,发给我们逛庙会的钱,我们可以自由的去支配自己的钱,不用交给父母。

    我哥哥热衷于跟小伙伴打台球,而我从小就展露了吃货的本色,到处逛吃逛吃,不亦乐乎。

    孜然土豆、糖糕、烤串、凉皮、棉花糖……当然,最爱的还是麻辣粉。

    我会揣着钱把所有卖麻辣粉的小摊吃一遍,从中选出最好吃的,再去吃第二遍。

    最多的一天吃了有四五次特辣,导致上火流鼻血。

    后来开始寄宿读书,偶尔发现藏在商业街深处的一家麻辣粉店,甚至连个招牌都没有,可是我一吃就是十六年。

    开店的阿姨跟我母亲年纪相仿,微胖,黑油油的头发在后面精致的盘起来,小围裙扎的干净利索,进门总是热情的招呼着。

    读书的时候,虽然零花钱并不多,但课业实在繁重,周六都是正常到学校补习,以致于没有太多花钱的机会。

    省下来的钱则毫无例外周六放学去吃一碗麻辣烫,老板娘说像我这般年纪的一碗粉放三四勺辣椒的不多见,一来二去,我都成了熟客。

    周六的下午总是如约而至,老板娘不忙的时候会跟我唠嗑,因我跟她儿子同校,她总是爱打听些学校的新鲜事,就这样一直到我高中毕业。

    外出求学,麻辣粉已涨到三块、四块,每个假期回去,我依然要去吃麻辣粉,老板娘照样盘起的头发已偶尔冒一两根银丝。

    她依旧会跟我聊天,在我的带领下,我母亲也成为了熟客。有一次老板娘还跟母亲聊起我,说没见过像我那么能吃辣的小姑娘。

    外出谋生,回家的机会越来越少,麻辣粉涨到了六块钱,但依旧是不可放弃的小美食,只是我现在已经不要求多加辣了,老板娘特意多加了花生碎。

    七月底要离家的时候,决定吃一碗麻辣粉,我说可能大半年吃不到了,老板娘叹口气告诉我,商业街八月底正式拆,她也要去成都带孙子了,不打算再开店了。

    我惊愕的说不出话,算一算,这碗麻辣粉竟吃了有十六年,带闺蜜、死党来吃过、带家人来吃过。

    外面的麻辣烫千千万,熟悉的味道,却再也尝不到了,不禁有点悲从中来。

    一碗鲜、香、麻、辣的粉见证了我整个的青春,自此,永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碗再也吃不到的麻辣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uq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