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多前,有几个人专程自费去美国芝加哥参加了国际演讲协会2018年的全球峰会,我也是其中之一,如果算上此行的时间和花费,这并不是一个随意的决定,可偏偏有些人在有些问题上不是用脑袋,是用双脚的,我也是其中之一。而此行的感受与我两年多前刚加入头马时的感受竟然出奇的一致:在这里,我付出得很少,得到的却很多。
以下是一些收获,用提问的方式,记录与分享之。
公众演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在头马里每次做角色,做演讲,做分享,我不拿钱,但只要结束后有一个人过来和我说,他受到了启发,我就觉得我的意义就达成了!”一个多月前,我在和Mentor约见时他这么说,当时给我的启发非常大。之后我每次做演讲和分享,也都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目标达成。
这次来到国际峰会,作为观众我看到了大大小小近100个演讲(含41个比赛演讲和30多个竞选演讲以及10多个工作坊),现在回顾起来,有些还留在心里,有些已经忘记,甚至有些当场就没用力听全。虽然也都刻意用纸笔做了记录,不过就是有那么几个点,绝对可以承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深刻记忆。作为观众如此,作为讲者亦可做反向思考,如何让观众记住我和我的内内容,让这场沟通变得更有意义。
头马的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
早就听闻国外头马的年龄层比较大,可来了才知道:大这么多啊!随便走过一个老太太,说她很高兴来这里学习,她是退休教师,70多岁了;后面有个中年的黑人,笑容阳光,一问才知他和我父亲差不多年纪,那一刻我真想钻到美国的地洞里去;本年竞选中获胜的Margart女士都说她想为自己的孙子辈树立榜样,她要继续学习成长。
在国际峰会上,我们看到有人拼演讲比赛,也有人为竞选努力;有人做分享嘉宾,也有人做会议服务;有人在台上讲段子,有人在台下抹眼泪,还有人在争取头马的讲师认证,但同时也有头马以外的人来领奖或捐助。四天的峰会,看得人眼花缭乱、七荤八素,偶尔还要抹眼泪。
静下心来细想,每个人在这里索取的东西又是不太一样的,不过其中有一件叫做学习的东西,是他们共同都在这里寻求。国际前主席Jana曾说:学习是头马的真正价值,而所有的成长,都需要学习。
你是谁?你要用这一生做什么?
此行峰会有幸也见到了之前只在线上分享里听闻大名的Jack船长,他在之前的一年与妻子一起正在进行GAP Year的环球旅行,芝加哥也是他们最后一站。好奇的我问他一路走下来什么感觉,他说看了各种人的生活,其实反而更直到自己要的是哪种活法了。
来到地球另一半的美国,这里人们的生活状态也与国内大不相同,法律制度健全,人们言论自由,路上遇见了都会互相微笑问候,似乎他们的日子过得更慢更享受,也更自主。他们中间很多人的活法似乎都是自主选择的结果。所以本年Golden Gavel奖得主在演讲中也不断问“你要用这一生做什么?”,如此地逼自己学习成长,混社群影响他人,是要为了做什么?(此处加强语气带点回声)
简单又深刻的问题,也是多数人终其一身都无法回答的问题。U型理论中,这也是个在谷底的转折性问题。我自己也还不能回答,不过我在头马里看到了一些前辈和榜样,也许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就是了。
你睡觉的时候,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命;你在梦里吧唧嘴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到的人。
此文的初衷并非鼓励所有头马伙伴都要抛下工作,花费金钱去全球峰会,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关系,这里的有些内容我们都听得打点折扣,有些东西在国内也完全不适用。然而我想鼓励所有头马伙伴走出自己俱乐部,去参加感兴趣的头马活动,完成CC或者一条路径,做满一年的官员,然后每年去大区峰会。(来到这里才知道,大区每年花了多少精力和主旨演讲嘉宾一起沟通和打磨适合我们这个群体需要的演讲内容啊,此处必须为大区点赞!)
此次决赛后几乎第一时间,各大平台就有一些公众号发出了像模像样的鸡汤文,弄得在比赛现场的我们都忍不住地cold笑,一直觉得怎么点都卡得不太对啊,哈哈。头马里的学习点总是很多的,而每个个体get到的学习点又都是很不一样的,这恐怕与个人的经历,职业和成长阶段密切相关(这也是我这篇文章没纯写个人收获的原因)。因为并没有谁能代替谁去体验,就像没人能代替我们去学习一样。而只有不断学习,才有可能不断成长,才有可能靠近自己想要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