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北漂歌手赵照抱着吉他出现在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上。他低吟浅唱,娓娓道来,一曲《当你老了》被四位导师赞赏。
导师问他的创作灵感,赵照坦承,歌词是由叶芝的诗歌改编而成的。读到这首诗,他想到了年迈的母亲,静静的坐在炉火旁。
很多人因为这首歌开始关注爱尔兰诗人叶芝---这个英语世界里伟大的诗人,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古往今来,文人都是有浪漫情怀的。文学艺术使人自由不羁,思绪天马行空。他们谈情说爱,附庸风雅,寻找着自己灵感的缪斯女神。
因为追寻爱情,陷入爱情,他们创作了很多经典名作,流芳百世而不朽。
喜爱叶芝的人都知道,叶芝的缪斯女神是茅德・冈小姐,《当你老了》就是写给她的。叶芝为她写下了大量的诗作,诗人说,我试图用诗来向她解释自己,用诗来表白和倾诉。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叶芝的深情,百年后仍在他的诗中流动。
他把这个诗意的世界,毫无保留的送给了心爱的人。一个为爱痛苦的男人,一个为爱执着的诗人,用他的诗句温暖了整个世界。

我一生的苦恼开始了。--叶芝
1865年,叶芝生于爱尔兰。父亲曾是位律师,但后来为了自己的理想,跑到伦敦学画,所以叶芝的家境并不富裕。
高中毕业后,叶芝就开始发表诗作,且小有名气,这是他为自己选择的人生之路。
1889年,叶芝和他的女神相遇了。茅德・冈特别喜欢他的一首早期诗作,通过朋友介绍,主动去拜访了这位青年才俊。
当时的茅德・冈年轻美丽,身高180公分,英姿飒爽,性格刚强果断,是一位军人的女儿。父亲去世后,她继承了遗产。
她从小在法国读书,身材高挑,金发明眸,十几岁时就成为上流社会社交圈的新一代名媛。
叶芝第一次见到茅德·冈,就被她的美貌惊呆了。他写道:“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
他这样描述了她的美丽:“我从未想到会在一个活生生的女人身上看到如此之美。它属于名画、诗歌、传说的往昔。”

叶芝对她一见钟情。
而茅德・冈小姐呢?她认为青年诗人身材瘦削,眼睛深邃,但衣着寒酸,是一个像女人一样的男子。大概诗人有一种阴郁的气质,柔弱有余,阳刚不足。
吸引女神的,是他的诗,而非他本人。
四天后,他给朋友写信,坦承对茅德・冈小姐的爱慕之情。并说,她将会使许多人改变立场,皈依她的政治信仰。
他甚至说,即使她说地球是扁的,我也会因为是她的同党而感到自豪。
在伦敦相遇的9天,是诗人一生中最美好、最炽烈的记忆,那魂牵梦绕的情愫,任时光流逝,仍挥之不去。
此后,诗人陷入了对茅德・冈长久而狂热的爱恋中,不能自拔。在见面当天,他写下这样一句话:“我一生的苦恼开始了。”
没想到,一语成谶。

政治活动,是我唯一可见的情敌。--叶芝
茅德・冈是一位暴力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她反对英国对爱尔兰的统治,希望爱尔兰获得真正的独立,被称为“爱尔兰的圣女贞德”。
她参加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她写作、讲演,利用舆论手段向世界宣传爱尔兰的革命运动。她的美貌、热情、出色的演讲才华,使她赢得了很多人的拥戴。
这个激情四射,又有崇高信仰的女神,彻底征服了叶芝。诗人为她不吝笔墨,露骨的表达倾慕之情,并在政治上积极向她靠拢。
在政治活动中,她是坚定的实干家,而叶芝却是个苍白的梦想家。
女神笼罩着耀眼的光环,而诗人自己还只是个穷学生,这样悬殊的差距,使得满含爱意的叶芝羞于表白。
茅德・冈对他也是若即若离,需要安慰时才会找他,可他却随时准备为心爱的人奉献一切。
相识两年后,茅德・冈在给诗人的一封信中,描述了自己的梦境。并在信中说:“两年前的偶遇,注定是我一生的幸运,若没了你的诗歌,我难以想像,这个世界将会怎样?”
诗人误会了这封信的含义,兴奋的跑上门去求婚,结果惨遭拒绝。茅德・冈说,我只想和你做朋友。
为世人所知的拒绝理由是,茅德・冈心系民族大义,无心婚嫁。但真实的原因,无从得知,如果猜测,大概只有两个字“不爱”。
即便被残忍的拒绝,叶芝并没有停下追爱的脚步,他借助文人的力量来帮助茅德・冈的革命事业,在文化上拓展爱尔兰的影响,这些举动女神非常赞赏。
这个时期两人关系融洽,叶芝鼓足勇气,第二次求婚,结果仍然被拒绝了。茅德・冈热衷于政治活动,而非浪漫爱情,她对叶芝的爱视而不见。
其实,革命者也可以有爱情,所以,以革命的原因推托叶芝的求婚,这个理由实不可信。
记得在电视剧《潜伏》里,有句台词一直重复:“革命者的爱情分外浪漫。”只是这份浪漫,叶芝没有得到,而爱情更是无从谈起。
此后,他把对茅德・冈无以复加的爱恋,融进了诗里,她是古希腊的美女海伦,也是他心中的雅典娜。
1891年,求婚失败两年后,叶芝写下了那首不朽的情诗《当你老了》,下面摘录的是袁可嘉的译本。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这是诗人直面心灵的表白,岁月催人,爱情易逝,诗人却说,无论你是青春靓丽还是垂垂老矣,我都是至死不渝爱你的那个人。
这样的表白,女神仍未心动回眸。叶芝说,这个世界,眼泪太多,你不会懂的。旁人的确不懂,他的眼泪为什么只为一个人而流。
1902年,茅德・冈第三次回绝了叶芝的求婚。她说:“你在悲伤中,创造出美丽的诗篇,对此,你感到快乐。而婚姻是如此乏味,诗人永远不应
望的爱情,给了诗人迸发的灵感,他在痛苦中写下了精彩的诗句。世人看到他的无奈和执着,但没有人能帮他,除了他爱的人。

这个人,可以让他快乐得上天,也能让他痛苦得入地,这就是爱情,没人能说得清。钟情于一个人,是一种化学反应,无论这反应是冒烟还是冒泡,都得自己承受。
我想说你很美丽,我也竭力以古老而高贵的方式爱你。 --叶芝
1903年,茅德・冈在法国与爱尔兰军官麦克布莱德少校结婚。少校曾参加过几次对外战争,被爱尔兰人视为英雄。
两人相识不久,志同道合,革命激情远胜过爱情。他们的婚姻,政治色彩浓重,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叶芝闻讯后精神崩溃,身体也垮了。他在好友的乡间居所休养,写下了痛彻心扉的诗句。
亲爱的,不要爱得太长,
我曾经爱过,爱得长长、长长,
于是我渐渐过了时,像老掉牙的曲子一样。
被丢弃的如此彻底,大概他自己也没想到。从诗人见到茅德・冈的那一刻起,两人的感情分合纠缠,从未真正的在一起,但也不曾完全分开。
茅德・冈虽然明确拒绝他的求婚,但对他移情他人,也很在意,这是另一种暧昧--我不爱你,但我也不希望你爱别人。
这十几年间,叶芝虽年过三十,却仍守身如玉。他始终没有放弃,只要心爱的人仍是单身,他就会不懈的追下去。
如果茅德・冈的婚姻美满幸福,叶芝的苦难也就结束了,但事与愿违。仓促结成的婚姻,在不久后出现了裂痕。
丈夫酗酒、家庭暴力,对私生女的性骚扰,使她备受煎熬。她极力想结束这场不幸的婚姻,但因婚前加入了天主教会,不能离婚,苦恼万分,她又找到了叶芝寻求帮助和安慰。
于她,也许只是朋友间的纯粹友情使然,而于叶芝,这又燃起了他无尽的希望。与茅德・冈的和解,使他恢复了日渐枯竭的创作灵感,那一年,他极其高产,出版了八本诗集。

1916年,茅德・冈的丈夫因参加革命起义而被处绝。叶芝带着希冀赶到法国向她求婚,恳求她珍惜自己,珍惜这份感情。希望她放弃政治斗争,过平静安宁的生活,没想到,她还是拒绝了。
张爱玲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没有得到,才会长久期许。茅德・冈一直都是叶芝心口上的朱砂痣,是他窗前的明月光。
一个执着于爱情,一个献身于革命;一个感性的多年追逐,一个理性的始终拒绝。叶芝的追求不可谓不努力,茅德・冈的拒绝不可谓不彻底,但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安排。
年轻时,他为茅德・冈写下了那首《当你老了》,这是他的誓言。之后的漫长岁月,是对他真心的检验。终其一生,爱成了他的信仰。
当他和心爱的人一起老去时,他说,我年老的时候,我的缪斯变年轻了。这样的长情,真是天地可鉴。
只是,在这世间,最深的痛苦,莫过于,你爱的人不爱你。

我拒绝了他,将他还给世界,世界会因我没有嫁给他而心怀感激。--茅德・冈
1917年,叶芝52岁。一直相信神秘主义的他,被占星师告知,要在年底前结婚。在法国,他又一次向茅德・冈求婚,这也是最后一次,还是被拒绝了。
离开时,他看到了茅德・冈22岁的私生女,转而向她求婚,也被拒绝了。这时候,他大概想随便找个什么人结婚就好了,漂泊半世,追逐半生,他累了。
虽然,叶芝对茅德・冈的爱从未改变,但无法消释的痛苦,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他的爱中有怨,怨中亦有爱。年过半百时,叶芝非常沮丧的说,除了一本书,我什么也没有。
第五次被拒绝,他真的死心了。
回到伦敦,他向朋友的女儿海德里斯求婚,他们的年龄相差一半,海德里斯说,Yes。他们在当年10月完婚,他终于在年底前结束了单身。
这是个聪颖的女子,婚后他们育有一子一女。1923年,叶芝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史学家说,他的妻子功不可没。

大概为了弥补早年因专情而浪费的青春年华,晚年的叶芝,极尽风流,对漂亮的女子兴趣浓厚。这段放纵的时光,是情感的宣泄,也是他对自己的补偿。
1939年,他在法国离世。在妻子和红颜知己的陪伴下,平静的走完了人生旅程。
在人生的最后几个月,叶芝写信给茅德・冈,约她见面喝茶,她拒绝了。五个月后,在叶芝的葬礼上,她也没有出现。
在回忆叶芝时,年老的茅德・冈说,世界会因为我没有嫁给他而心怀感激。
叶芝也说,如果我们走入婚姻殿堂,那写诗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女人,他一生苦恋,终不能得,爱情带给他伤害,也带给他灵感。
从诗人的第二本诗集开始,直到最后一本,她始终在他的诗中。即便不相见,即便不联系,即便百年后,他们的名字仍交织在一起,无法分离。
叶芝精心保留了和茅德・冈的所有通信,共373封,而她只保留了30封。
命运就是如此残酷,又是如此讥讽,那个笔下写出英语世界最不朽情诗的男人,也许从未领悟过爱的真谛。
他一生痴迷于爱情,却未能得到所爱,令人惋惜扼腕。这是现实版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只是真实的结尾不像虚构的情节那般美好。
她用决绝回应了他的深情,而因痛苦想要倾诉的情话,化做经典的诗句,感动了整个世界。
虽然恋情无疾而终,但诗篇经年不朽,我们该感谢茅德・冈吗?

我以为能与你到老。--叶芝
世人曾问,茅德・冈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人答,不爱。
这么简单,但又残忍的两个字,是诗人一生徒劳追爱的答案。不过,这只是后人的评说,他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情形,谁又能知道呢?
有人说,叶芝改变了国家,也改变了文学。可惜的是,他没能改变自己。
叶芝曾说,一生只做两件事,爱你和写诗。
他没有食言。
诗人离去后,被安葬在他的家乡,墓志铭上写着:“冷眼看人生,勇士自向前。”
(cast a cold eye , on life , on death , horseman , pass by . )

2018年新春快乐,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
�����3�a�U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