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管理的本质是提高效率
2、管理的目标是拿到结果
3、管理的责任是培养人才
01
管理的本质是提高效率
我们先从管理产生的原因开始来理解管理的本质。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开始是没有管理的,在分工协作过程中,为了提升沟通协作效率,需要有个管理者来协助完成沟通协作的工作。
在人员比较少的情况下,有没有管理都不重要,大家各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需要沟通协调时一对一沟通就行。比如5个人协同做一件事,大家每个人负责自己的部分,需要沟通时,两两沟通,沟通渠道是10个,如果有一个人作为管理者负责沟通协调,那么5个人的沟通渠道变成了4个,提升了沟通协调效率。随着人数的增加,管理效率更加明显,比如10个人时,没有管理的两两沟通需要沟通渠道45个,而有管理者则是9个。所以管理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而产生的。
我们现在企业用到的管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西方工业革命后的理论研究。
工业革命让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以前大部分产品都是人用工具靠自己的技能和体力完成,效率很低,比如以前要生产一根缝衣服的针,可能需要一个人几天的时间。
工业革命后,出现了生产线,缝衣针的生产流水线上一共有12道工序,分别是拉丝、校直、切断、磨尖、制鼻、磨鼻、热处理、研磨、串亮、精磨针尖、抛光、包装。通过分工,一天可生产上万个缝衣针。各道工序需要协作配合,才能最大化提升生产效率,这就需要管理了。
传统的管理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四要素。还是以生产缝衣针为例,生产多少缝衣针要先做计划,才能采购原料。然后是组织各类生产资源,包括人员、设备、厂房、电、水等各类生产所需资源。协调各道工序人员及相关生产流程人员,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跟踪管理,确保生产过程在预期控制之内。
好的管理可以提升效率,不好的管理可以降低降低效率,这就是管理水平的差异。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善意的目的是提高员工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
02
管理的目标是拿到结果
作为管理者,管理的目标是拿到结果。阿里巴巴的管理三板斧就有“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的说法。
一个管理者是否称职,看他是否能带领团队完成目标,拿到预期的结果。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实现目标,拿到结果是检验管理者的唯一标准。
一个企业是靠利润生存的,如果持续拿不到结果,完不成目标,企业就会不挣钱,甚至亏损,就无法给员工发放薪水,就无法维持企业的经营,长期如此,只有倒闭的结果。
团队管理者就像军队中的指挥官,如果不能带领团队打胜仗,老是打败仗,完不成目标,团队士气就会低落,就会有人离开,就会失去领导力。
要实现目标,拿到结果,还需要保证管理过程是可控的,可复制的,不能唯结果论,不是一锤子买卖,要形成组织资产。
过程和结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根之木,昙花一现,不可持续;没有结果的过程是一阵风,什么都没留下。正确的方式是为过程鼓掌,为结果付酬。
要保证拿到结果,需要拆解目标,找出目标的关键指标和实现流程,通过追过程来保证目标实现进度,确保目标按计划推进,才能按时完成目标。
要保证目标实现过程可复制,就需要复盘过程,找出经验和教训,形成组织资产,不断完善和丰富可复制的流程和机制。
比如很多企业在做项目复盘时,都要对关键节点、关键流程进行回忆,找出影响项目成功或者失败的关键要素,如果是共性的要素,需要写入项目总结,并提炼为组织资产。
所以,作为管理者,通过管理完成目标,拿到结果才是硬道理。
03
管理的责任是培养人才
对团队管理者的考核,不仅仅是实现上级给下发的任务目标,拿到好的结果,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下属,为组织提供后备人才。
有些管理者自身能力很强,比如一个销售主管可能承担团队销售任务的50%以上,他不放心下属去维护老客户,开发新客户,只让下属为自己做些辅助工作,结果就是下属能力得不到锻炼,团队业绩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有些管理者没有培养人才的意识。他们只看重结果,只关注事,而忽视了人,导致下属员工得不到培养。
有些管理者吃过培养人才的“亏”。这些管理者也曾亲自带过下属,帮助下属获得了快速成长,但是下属翅膀硬了以后飞走了,离职了,对管理者造成了心理打击,管理者不愿再培养人才。其实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思维方式,培养方式可能存在问题。
还有些管理者担心培养下属会威胁自己的岗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样的团队往往是武大郎开店式管理,管理者就是团队的天花板,这样的团队战斗力是不可能高的,整个组织也失去了未来。
毕竟管理者要通过他人拿结果,如果你不懂得培养下属,就得自己亲自干,而且还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一个人能力再强,也抵不过一个团队,否则组织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在于自己有多么优秀,而在于你能不能培养出人才,让你的员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你更加优秀。这样的团队才是有希望的团队。
尤其是小微企业资金实力不足,请不起高端人才,只能自己培养。那些大公司也是从小公司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必经之路。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成功率,也避免培养一个走一个的窘境。
我们培养下属时,可以采用80%的时间做共性辅导,20%时间做个性辅导,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管理者时间,毕竟管理者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是宝贵的资源。
共性辅导可以让下属同步提高,快速提升团队战斗力,即使有人离开,我们培养成果仍然有效。
20%的个性辅导可以让有潜力的人从80分到95分,一是可以为自己培养接班人,二是可以淘汰不合格的培养对象。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