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原创/四季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
第一次祭祀时发生的车祸,已然在他心里种下恶籽。随后的几年,他总有理由,不再随她去给祖父母拜祭。这是她的祖父母,祖母去的早,他就没有见过面,祖父也仅有几次会面,他已做到恭敬仁仰,不来拜祭也是无可厚非的。
今年,当她提出让他当司机送她们去给祖父母拜祭时,他没有满口答应。父母亲也没有要求他这样,可是她认为事情已过去了好久,只是当当司机,不拜就不拜。他同意了。
山高水远的驱车50多公里,到达目的地。他与孩子没有随同,在停车位等候。
他不想拜祭,也不想让幼小的孩子同往,这一切她都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所要的理解是现前一念的理解。
二.
明明可以半小时吃完的晚饭,他与岳父俩人喝酒加上聊天,生生吃了2个小时。
其间,她已带孩子从课外班学完步行回家。由于表现好,孩子又得到了一个奖品,是一组轨道过山车。回家到,孩子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大人帮他组装玩耍。这样的玩具,孩子已有不下三组了,每一次都是她帮助组装的。这一次,她要求孩子自己组装,或者让爸爸帮忙。
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要求他自己组装,是锻炼他的动手动眼能力;让爸爸陪着,是制造多一些亲子机会,否则明天又是工作学习日。
可是,他没有这个耐心。他要去为他的父亲烧纸祭拜。
这个时候,她无奈地坐在孩子身边。制止了他的大呼小叫,开始动手帮他组装玩具。
“你不去吗?”他问。
“不去。”她回。
这时,在厨房里忙碌的姥姥也应和道:“XX,快去啊你!”
“我不想去。”她又回。
他就一个人出去了。
之后,一边组装玩具一边不安。一年仅一次的为他父亲烧纸,她作为儿媳的还缺席,真不合适吧?她当时怎么就只想着要陪着儿子了?他肯定生气了。玩具什么时候玩不可以,她却错失了与他并肩尽孝的良机,即使公公与她素未谋面。
可是她也没有错,她只是不想让孩子伤心,父母亲不理他不帮他。
我们所要的理解是现前一念的理解。
三.
安抚孩子与父母入睡后,他仍旧没有回来。
不敢脱衣去睡,她和衣躺在床上看手机。大门也没有挂上,她一心等他回来。或许,得解释几句才好。
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她快步上前:“回来了?”
“恩。”
俩人无话。
她觉得多说无益,或许睡一觉他就忘了,开始换睡衣,准备入睡。他去卫生间洗脚。
忽然,她的手机铃声大作。那是她设的一个每晚22点的闹铃。闹铃与手机来电音乐是同一个,她马上把闹铃关掉。继续睡。
马上,他从卫生间出来。
“谁的电话?怎么不接?”他问。
“不是电话,是闹铃。”她闭着眼睛回。
“这么晚设什么闹铃?”他一脸严肃。
“真是闹铃。我设在每晚十点,就是提醒自己有没有事情当天没有做完。”她睁开眼睛,认真的解释。
“你把手机打开,我看看!”他走到床头手机边。
她目光如炬。把手从被子里伸出去拿正在充电的手机,解开密码后递给他。然后定定地看着他。从他接过手机到放回床上,也就是10秒钟的时间,对她来说犹如一个世纪那么难挨。
目光里的火熄了。被夫妻间应有的信任缺失而瞬间扑灭,凉彻心扉。
我们所要的理解是现前一念的理解。
(OVE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