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从小是学霸,门门功课都非常优异,自己还特别刻苦,早早就进了名校。
可到了职场上,他们却没有如预料般“青云直上”。
甚至,越努力,混得越差……
今天心眼儿想跟你聊的,就是这种“高开低走”的人生。
他,15岁从初中直接跳到大学,27岁就当了华为副总裁。
他,是任正非钦定的接班人,曾带领华为增收50倍,却在巅峰期毅然出走,自立门户。
他,做过百度、中国移动高管,却最终身陷囹圄,生生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他,就是曾被任正非称为“干儿子”的天才少年,李一男。
有人说,李一男是中国互联网界的奇才;
也有人说,他情商太低,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其实要�说,小孩子才讲对错。
无论什么情况,片面地给一个人下定义,大概率都是幼稚的。
尤其在了解了李一男的半生浮沉后,你会发现他的每一次决策与行动,虽看起来有些荒谬,却又都在情理之中。
如果,你也曾被人夸“有能力、悟性高、是个好苗子”,就不妨花几分钟,看看“天才走过的坑”,从而帮自己少走弯路,顺利发展吧!
01 少年班的科技天才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高校兴起过一阵“少年班”。
提出这个想法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其目的无非是把“早慧少年”挑出来,提前招到大学里接受高等教育。
1970年出生的李一男,就是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第一届少年班的“幸运儿”。
从初中直接跳到大学,一下子比同龄人抢跑了3、4年。
按理说,进了少年班,再接着读个硕士、博士,毕业后进研究所当个研究员,应该是李政道教授的初衷。
然而,一切预想,在1992年李一男读研二时,偏离了轨道。
90年代初,华为决定从交换机代理商的身份切换为自主研发。
如果这条路走通了,未来将是一片光明;而一旦失败,可能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
成败的关键,就是要有技术型人才。
于是,除了到处请“大神”,任正非还瞄准了各大高校的“才子”。
在华中科技大学,他的一句“决不让雷锋吃亏”,深深打动了李一男。
从此,这位天才便义无反顾地走出象牙塔,冲进了初创公司的血雨腥风中。
02 从羊到狼
谁也没想到,表面上看着身形瘦弱、年纪轻轻的李一男,内心竟封印着一股狼的野性。
到了华为,这股劲头得到释放,李一男不仅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天地,更是专挑难题、硬骨头啃!
很快地,任正非便注意到了这位聪慧机灵、学术水平远高于同龄人的小伙子。
每天,他都会到研发部看一看李一男,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1993年,李一男硕士毕业,就顺理成章地留在了“仅有200人,年收入不足1亿”的华为。
后面的事情,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界”的传奇——
入职2天,李一男就从普通员工晋升为工程师;
15天后,他又当上了主任工程师;
半年后,李一男坐上了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的位置;
两年后,李一男是华为中央研究部总裁;
四年后,李一男顺利升任华为常务副总裁。
那一年,他27岁。
如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飞升速度背后,则是任正非对人才的渴望与尊重。
在李一男的带领下,1993年10月,国内第一款数字程控交换机在华为研制成功,一举斩获李嘉诚13亿大单!
随后,他又乘胜追击,继续带领技术人员研制出2000门网用大型数字交换机,为华为打入国际市场添砖加瓦。
李一男曾不顾多数人反对,坚持研发GSM路线。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及时推出GSM设备,让华为牢牢地坐上了通信领域霸主的位置。
在他率领研发部的7年里,华为市场营收狂增50倍,一举突破200亿大关。
而华为的GSM、CDMA、全球扩张计划等关键战略决策,李一男都是核心决策人员,甚至有些方案直接是他拍的板。
“一个李一男,半部华为通信史”的说法,一点都不夸张。
然而,人无完人。
除了业务能力一流外,李一男的火爆脾气,也是有目共睹的。
有一次,李一男带着技术员去见客户。
会上客户问:你们华为基站在山东的冬天能用吗?
技术员赶忙回答说:可以可以,我们的设备在冰天雪地的内蒙古,都用得好好的。
谁知话音刚落,李一男当场就怒了,指着技术人员大骂道:哪有你这样回答问题的!立马给我滚!
原来,在李一男看来,回答问题必须严谨,要跟客户说“在零下多少度的范围内,能正常运行”。
就这样,从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常常对员工指手画脚的李一男,就算是对同级副总裁,也常常大吼大叫。除了任正非和少数几个主管以外,他和大多数人都有过“不愉快”。
然而,李一男越是张狂,任正非反而越喜欢。
也许,快速发展的华为,就需要这么一位不拘小节、杀伐四方的大将;
也许,任总从李一男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桀骜不驯的影子……
不管怎样,华为上下都知道任正非有这么一个“干儿子”,私下里也经常叫李一男为“太子爷”。
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李一男也许真就能接棒华为,一马平川地发展下去了。
可惜的是,现实中,没有“如果”。
03 出走华为
2000年,华为年销售额高达220亿,利润29亿,稳稳地坐在“全国电子百强企业”第一把交椅上。
而任正非却用一篇《华为的冬天》,给所有华为人敲响警钟:准备过冬!
能在一路高歌猛进之时,想到危机与失败,任正非的眼光与远见,着实不俗。
而他也并不只是写写文章、喊两句口号,更是要用实际行动,带领华为人“备冬粮”。
任正非首先想到的,就是把一些外围业务分包出去,从而节省出更多精力,放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
于是,他启动了“内部创业”机制,鼓励华为员工通过承揽非核心业务,自主创业。
可让任正非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一个报名的,竟然是李一男!
原来,远在两年前,任正非想帮助李一男“全面发展”,就把他从核心研发部调到了一线市场部,从事产品推广方面的工作。
任总的本意是好的,可他却忽略了一点:眼前这个小伙子,之前走得太顺了!
以至于稍微遇到点挫折,就会备受打击,而心生怨恨,觉得自己“失宠”了。
这次一听说,公司鼓励“自主创业”,李一男身体中的野心再次膨胀:“为什么不自己当老板?”
第二天,他便向任正非提交了辞呈。
任正非虽多次挽留,怎奈“天才”去意已决,任老也只好忍痛割爱。
按照规定,员工离职时需把手里的原始股都兑现。
李一男手里的股票着实不少,华为一下子也拿不出那么多现金。
于是,任正非给李一男兑换了1000万的设备,同时与李一男签下协议——永不侵犯华为的知识产权,不挖走华为科研骨干,不独立生产设备!
然而,这份君子协议的有效期,实在太短了!
刚开始,只做华为的代理,李一男的“港湾网络”,一年就实现了7亿收入。
然而,在金钱与权力面前,人很难管住欲望的恣意生长。
李一男要做任正非那样的企业家,而不是依靠在华为港湾里的一条小船。
他开始暗中打探华为的研发进度,疯狂从华为挖人才,其中不乏核心的技术和销售人员。
渐渐地,大家发现:港湾网络越来越像华为,无论是产品战略、技术架构、企业文化、工作方式……都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似的。
甚至,就连客户,也是从华为嘴里抢过来的!
到了2003年,港湾网络的收入已超过10亿,业内人称“小华为”。
这一切,任正非都看到了,但念在旧情上,他都默默地包容了下来。
直到2005年,发生了一件事,让任正非终于痛下定决心:全面围剿李一男!
04 黯然回归
不可否认,港湾的成功,给华为带来一股“歪风邪气”:不管是从华为离职的,还是准备离职的人,都开始效仿李一男,肆无忌惮地窃取华为技术和商业机密。
不仅如此,随着港湾的日益壮大,华平资本、龙科创投等海外资本,纷纷向李一男抛出橄榄枝,并成功注资6100万美元。
到了2005年,为了冲击上市,李一男又接受了TVG投资、淡马锡控股等资本的3700万美元注资。
这一次,他不仅让出了港湾50%的股权,还把从华为带出来的研究成果,拱手交给了外资。
一下子,任正非怒了!
要知道,做“中国科技”是他创办华为的初衷。
李一男这么玩,真的是过火了!
自此,任李二人彻底决裂,从情同父子到反目成仇。
随后,华为董事长孙亚芳亲自带队,怒砸4亿资金,正式启动对港湾网络的围剿行动!
毕竟姜还是老的辣。
虽然李一男在技术方面是把好手,但无论从阅历、财力到管理能力,都无法和华为匹敌。
很快,港湾便败下阵来,任正非以17亿元收回港湾网络。但有一个条件:李一男必须回到华为任职两年。
后来,每每提到这场“围剿”,任正非总会面带苦涩的说出四个字——惨胜如败。
“说到底,这场围剿战的始作俑者是西方资本。为了窃取我们几十年来积累的通信技术,他们真的是不择手段。”
2006年9月,李一男再次回到华为,出任华为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
只不过,此时的李一男,已经没有任何实权了。
05 再次出走
李一男很清楚,这次招他回华为,“警示意义”大过“他的才华”。
每当有人路过他的办公室,他都仿佛听见人们在议论那场“围剿”,以及有关“华为太子”的传说。
“这种日子,我一天也不想过了!”
两年以后,合同到期,李一男也算是“赎”清了“罪”。他立刻提交辞职报告,开启了漫长的“职场流浪”。
第一个向他抛出橄榄枝的,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
面对媒体,李彦宏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李一男的欣赏,甚至公开宣布:全世界能做百度CTO的人不超过三人,李一男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体内流淌着“狼性文化”的李一男,终究还是“水土不服”。
2010年1月,在完成了“阿拉丁”计划的开发工作后,李一男再次跳槽,到中国移动旗下的12580运营公司,担任CEO。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12580最大的股东,正是华为。
拿着最大的股份,自然也比较有话语权。
所以,李一男入职12580出任CEO这件事,很可能事先就得到了任正非的认可和推荐。
从发现李一男,到痛失核心人才,再到围剿收编,李一男始终没有彻底离开华为。
而任正非一而再、再而三地对李一男“委以重任”,也足以看出他对“良才”的珍爱。
只可惜,这位绝顶聪明的少年天才,在名利面前,一度被蒙蔽了双眼,又让资本带入了歧途。
而从这时起,风光过,也跌倒过的李一男,才真正开始成熟。
06 回归创业
可毕竟,年少有为的李一男起点太高了。
离开了华为以后,他也很难再找到一个平台,能让自己放开手脚去大干一场。
虽然在移动,李一男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将平台用户使用量翻了一番,合作商户突破千万。
但他还是离开了。
随后,李一男又加入了金沙江创投,从技术男转型为投资人。
接触多了创业者,再加上同期的雷军创办了小米,张小龙的微信也大获成功,李一男内心越来越焦虑。
“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我迟早会被时代浪潮淹没。”
2015年4月,45岁的李一男宣布杀回创业圈,成立了“牛电科技”。
这一次,他拿出了全部身家,要在电动车领域,奋力一搏!
两个月后,牛电科技便发布了小牛智能电动车N1款。
很快地,李一男就拿到了以GGV、红杉为首的多家明星机构的5000万美元A轮融资。
一切似乎都在往期待的方向发展,李一男也不禁发表一番心得:
一流人生,看别人犯错误自己不犯错,吸取经验教训;
二流人生,自己犯错吸取教训;
三流人生,自己犯错误不吸取教训。
临了,他还不忘自我调侃下:我就属于二流的。
然而,这论断说得还为时过早。
几天后,他就被自己打了脸。
07 锒铛入狱
原来,早在2014年,在金沙江供职时,李一男见识到了“用资本赚快钱”的速度与激情。
于是,他便在华中数控并购重组的敏感期,通知妹妹、妹夫和母亲大量购入股票,一下子赚了700多万。
然而,李一男的这种做法,属于借用内幕消息,为己谋取暴利。
也就是说,他犯法了!
一路辗转,李一男始终与当初在华为的成就,越走越远……
2016年3月,李一男被公开审判,最终锒铛入狱。
刚刚起步的牛电科技,则转由李彦接手。
智能电动车的风口,就这样从李一男眼前飘过。
而他的“崛起之路”,则再次被强行按下暂停键。
不过,福兮祸兮,谁也说不好。
两年的狱中生活,反而给了李一男平静下来的机会。
他开始客观地看待自己,也开始学习包容他人。
一颗始终漂浮在天上的躁动之心,慢慢沉了下来……
这对一个天才少年来说,着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2018年,恢复自由的李一男,决定辞去牛电科技的职务,重新开启第三次创业之旅。
然而,在这次的赛道上,他竟又与一位“老朋友”狭路相逢了。
08 从小牛到大牛
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这两年最火的风口,无疑是新能源汽车的制造。
前有传统车企比亚迪、五菱宏光,后有“蔚小理”等新势力的加入。甚至,很多科技巨头也纷纷入局,要分得一杯羹……那架势,大有“抢到不要钱”的意思。
2021年底,许久未曾露面的李一男,也将他筹备了3年的造车项目 “牛创新能源”公布于众。
与其他车企在发布会上大讲特讲品牌故事不同,李一男的发言很简单,面对记者的采访更是异常冷静——
“创始团队前期资金的投入是什么状况?”
“资金我肯定不会分享。”
“从小牛电动车到牛创自游家,两次创业有什么不同的感悟?”
“没有感悟。”
“与其他品牌相比,牛创有什么优势?”
“我答不上来。”
“新车上市后,您有哪些市场目标和预期?”
“我没有……”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当年那个任性、耿直、不会拐弯抹角的技术男。
不同的是,自从“港湾”以后,李一男似乎一直在刻意避免与华为正面竞争。
而这一次,宣布“造车”的他,势必将与老东家华为,再次狭路相逢。
一个定位整车制造,一个定位车企一级供应商,双方又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就让我们静等时间,给出答案吧!
关于李一男,以及今年9月即将交付的第一款电动汽车“自游家NV”,你有怎样的看法呢?
欢迎留言,我们讨论区里接着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