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理论,是人所共知的,但必须记住的是:皮亚杰还把发展看作一个连续过程,而且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我们怎样促进发展?”
智力的发展和认知的发展是智力结构的增长过程,也可以把它看做一个建构过程。在此过程中,成熟、经验、社会相互作用和平衡化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皮亚杰派区分了“学习”一词的两种用法或含义。第一种用法可以说是广义的学习,它与发展同义。第二种用法含义较窄,它指的是从环境中获取特定信息,学会把这种信息同化进现有图式之中。大多数认知内容的学习都属于这第二种含义。这两种含义的学习都包含着理解。
机械记忆并不属于学习范围,因为这种记忆并不需要理解,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同化。在皮亚杰派看来,学习就意味着建构和理解。
概念获取验证码不变性:掌握教育时机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图式)是依照不变的顺序发展的。以结构发展为标志的认知发展过程,对于所有儿童来说都是一样的,尽管他们获得某种特定结构年龄会由于智力和社会环境的原因而有所不同。对于概念,皮亚杰的观点是:概念的获得从本质上说是分层次和整合性的。
皮亚杰并没有说他所描述的认知发展序列是图式借以获得的唯一序列。他虽然描述了认知发展,但他并没有对这种发展过程必须如何作限定。他并没有排除其他的序列,尽管他认为,其他任何序列都会遵从这样的准则:后继的结构以一种整合的和分层次的方式把先前的结构综合在自身之内。
假定概念的获得具有不变性,利用皮亚杰关于不变性的模型来预测儿童在什么时候懂得什么,就有其教育方面的意义。课程的顺序应按照儿童心理的不断变化的认知状况来进行设计。如果儿童还没有具备必要的认知技能,他们就不会进行相应水平的学习。
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准备,当且仅当儿童获得了必需的图式时(先决条件),他们才在认知上做好了形成某种特点概念的准备。当然,这里还需要某种学习的缘由(动机)。
知识是如何获得的
儿童是从他们作用于环境的动作中建构知识。物理知识是通过作用于物体的动作而建构起来。数学-逻辑知识也是从作用于实体的动作中建构起来的,不同的是,在这里最主要的因素是儿童的动作本身。儿童无法仅凭耳闻或阅读来建构数量、长度、面积等概念。社会-约定知识的建构依赖于儿童对他人的作用和同他人的相互作用。
如果说教育的一个目的是帮助儿童获得知识的话,那么,采取教育方法时就应当考虑儿童是怎样获取知识的。许多儿童之所以“不学习”,就是因为他们的确不能够理解要求他们学习的那些东西。
个体差异
皮亚杰并没有直接探讨个体差异问题。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经验、社会相互作用、平衡化这四者的相互作用。就这些变量而言,个体之间肯定存在着差异,因而儿童的认知发展速度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遗传带来的生理方面的差别会影响认知发展;先前经验的不同对造成认知发展中的“个体差异”也有一定的作用。在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化消除之后,社会相互作用也成为一个对认知发展有影响的变量。在此之前,相互作用的价值是经验的,而不是社会的。六七岁之后,这种相互作用才表现出“社会”价值。
平衡化是同化和顺应之间关系的调节者。任一特定事件都可以由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作出同化或顺应。总之,许多因素都能造成个体差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