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的因素:天赋、机遇、文化传承、家庭/环境因素、积累并把握机会
人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往往容易高估个人因素,觉得是因为个人很牛、很厉害,而忽略社会机制和运气的作用。由于我们过于相信成功是个人的事情,所以我们损失了很多造就天才的机会;很多制度过早地将一部分人划入失败者行列,阻碍了这些人成才。
要理解个人的成功,不能仅从个人的选择和行为去考虑,更要群体环境、从超越个人的范围寻找原因。
从个人因素到群体环境、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中寻找个人成功的因素。
马太效应,成功就是「优势积累」
“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新约·马太福音》
微小的优势带来的机遇扩大了与其他人的差距,微小的差距被越拉越大,最终成了真正出众的人。
冰球运动员的选拔、分组机制,决定了月份较大的小孩总是跟比自己小的球员竞争,会因为年龄优势不断积累优势并发展成为巨大的差异。
成功者就是获得这些特殊机遇的人,他们因此最终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富有者因取得了更多的减税优惠从而变得更富有;成绩优异的学生因获得了更优秀的老师的指导、更多的关注,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冰球队9岁至10岁间的孩子中年龄稍大者获得了更多的指导和训练,从而变得更优秀。
一万小时定律,成功的要素之一是刻意练习
人是否存在与生俱来的天赋?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随着心理学家对于天赋研究越深入,就发现天赋的作用其实很小,而后天努力的作用其实很大。
心理学家 K·安德斯·埃里克森 对顶尖水平的柏林音乐学院中学生每周练习小提琴的时间与他们的水平展开研究,发现不管是业余组之间还是业余组与专业组相比,练习的时间与演奏水平相关。那些顶级的演奏家不只是比其他人更加努力,而是比其他人更努力十倍、百倍。
不存在「与生俱来的天才」——花比别人少的时间就能达到比别人高的成就;也不存在「劳苦命」——努力程度比别人高,缺无法比别人更优秀。
赶上好时机,有机会做专业积累
比尔·乔伊 从小数学特别好、SAT考试数学满分。机缘巧合让他接触到编程,有机会每天编程8-10个小时,后来才创建了Sun公司。
接触计算机编程的时间不早也不晚。如果早几年,编程需要用打孔机在卡片上打孔,交给机房操作员给你运行,过程非常耗时,哪怕是排版错误也要重新走一遍流程。
又刚好进入了密歇根大学,世界上第一批实现电脑分时系统的高等学府。 打孔机编程和分时系统的效率区别就像是通过写信来下象棋和即使下棋的区别 。
甲壳虫乐队,比尔·盖茨 也是因为类似的各种一连串机遇,在专业方面有更多的练习时间,刻意练习是独特成长环境加上自身努力的结果。
时代的发展大趋势
1860年到1880年,美国经济正步入历史上的转型期 ;硅谷很多传奇人物都是1955年出生(谷歌,埃里克·施密特;苹果,史蒂夫·乔布斯;微软,比尔·盖茨,史蒂夫·鲍尔默 )
机遇正好遇上经过长时间练习、准备好了的人。那些获得机遇眷顾的人们总能努力工作,并胜任使命;与机遇相伴的人总能取得非常的成就。
事物发展有周期性,身处逆境,不利因素却也能成为机遇。
某种意义上说,成功的可能性不来自我们自身,也不来自我们的父母,而是来自我们的时代:即我们在历史上所处的特定地点和所面临的特定机会。
阶层的提升是进阶式的,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逐渐完成阶级提升。
天才的特点
智商的门槛效应:智商超过一定「门槛」,一旦某人智商超过120,此时更高的智商并不意味着同比转化成更多的现实优势。通过追踪一群天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发现智商和成就之间并不是真有那么大的关联,同样聪明的两个人智商就没有区分性了。
对于智商高的人来说,「实践智力」(Practical Intellligence)很重要,包括「知道该向什么人说什么话,该在什么时候说,怎么说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这种技能更像是一种程序化概念,知道如何做某事,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知道,也不需要解释为什么。
对实践智力影响非常大的是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可以通过阶级状况划分,由出生环境和文化背景决定。 家境富裕的父母让孩子一刻也不能闲着,而穷人家的孩子在生活中完全没有紧张的时间安排。穷人父母认为孩子的活动是成人世界之外的,无足轻重。
中产阶级,教育风格是「协同培养」,倾向于「发掘孩子的天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技能」。
低收入家庭,教育策略是「自然成长」,把抚养子女成人看做自己的责任,而把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看做孩子自己的事。
中产阶级的教育可以让孩子形成「权利意识」(a sense of entitlement) :这些孩子的行为表明他们认为自己有权提出自己的特殊要求,有权参与制度互动。他们在各种情景中更加自如,愿意分享信息,并希望赢得别人的关注——通过互动来满足自己的偏好。熟悉「游戏规则」,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能站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基础上行事了,被教导以改造未来世界为己任。从小就能引起成年人的特别关注和兴趣。
中产阶级的教育方式会形成「阶级优势」,更早获得应对社会的经验,这种权利意识能让孩子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穷人家的孩子从小生活贫乏无谓,对权威有本能的抵触,没有学会面对权威时如何争辩,如何协商。
文化的传承
文化传承植入人性,影响长存。经过数代的传承,即便产生文化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条件已经小时,文化也会完好无损的保留下来。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行为模式。
大韩航空历史上有一段时间飞机事故频发,是因为韩国文化造成的。韩国人的权利距离较高,事故发生前副机长与机长、交通管制中心的沟通因为文化客套,使用「暗示」、「缓和性语言」,危机时刻没能清晰、直接地让对方明白情况的糟糕。
权利距离指数(Power Distance Index,PDI),指人们对待比自己更高等级阶层的态度,特别是指对权威的重视和尊重程度。
后来的解决方法是通过转换语言,换成英语沟通,突破原来民族性的沟通方式和权利距离的舒服。
西方国家,沟通方式「以说话者为导向」,说话者有责任将意思清晰明白地表达出来;亚洲国家,如韩国,沟通方式「以聆听者为导向」,意思是否搞清楚,取决于聆听者自己。
异类 Outliers
「异类」是那些获得特殊机遇的人,是那些耐心等待,当机遇到来就当仁不让把握住机遇的人们。他们都是历史和环境的产物,是机遇与积累的结晶。
超级律师、数学天才和软件企业家的成功依靠的也是人类的一般经验,他们的成就绝非石破天惊也非神秘莫测。他们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是后天养成;有些是自己争取的,有些仅仅是因为运气——但所有这一切都是他们成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到底,所谓「异类」从来就不是异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