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六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有言:从纯朴的自然生命过渡到有私心欲望的人类生命,从古朴的礼法社会发展到兼并的封建社会,社会基础和社会秩序的崩坏使得具有洞察力的社会贤能焦虑不安,有感于道德沦丧,教化不行,国无纲纪,民无立身,是故孔子开文教之先河,德化之风流,以渐进式的普遍教育代替精英教育,使大多数人可以有受教育的权利,找到立身之本,文明之源。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此所以称孔子为布衣圣人,天之木铎之谓也。人人可以为尧舜,则天下定矣。
孔子认为:唐尧、虞舜皆乃生而知之者,所以虞舜可以继唐尧而重光天下。所以,所谓有生而知之者,三皇五帝也;学而知之者,老子、孔子乎;困而学之者,古之贤人学者者多如牛毛也。至于困而不学者,其遍地乎。
其实,不懂装懂,好为人师乃人之共性,无可奈何也。君子戒之而已,学之不已,自勉而已,中庸而已。另一方面,言与行的中庸之道体现在言行的时势与度数,能够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的人,讨论合适的事情,是人情世故的一种境界,无非中庸而已。孔子曰:“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同时,谨慎的选择师与友,对于立身处世也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如果可以明确清晰的知道应该怎么办,当然很好,如果不确定,至少中庸之道是个合理的选择,慢慢观察、理解、确认,然后做出恰当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