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不忙,能按时午餐,尤其是今天领导心情好,请我们吃午餐。
东拉西扯闲谈中,领导提到自己快速成长的两个阶段:第一段,她还在值一线班,逢上疾病大年,连国家级专家也赶来调研、参与一线抢救,对于她这个生手医生,为了赶上工作节奏,被各位大咖手把手调教,也只能跟着拼了;第二段,初次走上领导岗位,除了维持业务水平,还有很多管理、协调方面的事情,也是很难忘很有收获的阶段。
在我们大多数人周围都是资质平平的人,但是,都或多或少积攒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回头想想自己,采访一下别人,在那段高光时刻,我们是不是都有或被动、或主动拼一把的时候。
人与人的巨大差别,往往在于保有“主动性”的纯洁度上。
曾经,那些把野心写在脸上的人,往往在追求步调一致、和谐的大集体中并不受待见,但是,自从有了一点人生阅历后,才发现,喔,人家就在我们眼皮子低下、不屑的余光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还真别说,许多目标正是我们这些后知后觉的人,现阶段吭哧吭哧拼尽力气也还没实现的梦想。
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规划路径,能在小目标和大目标之间自由切换的人,毕竟少数。对于大多数没有这层天赋、或者天赋暂时没有挖掘出来的人来说,为了我们更好地实现生活的安然、顺遂,先关注一下自己吧,自己的智力、能力、情商、学识。。。
如一篇文章所说,我们是否能“如实”面对疲惫又渴望意义的自己,并从中抽身出来,重新找到人生更底层的“动力”,对于中年的我们至关重要,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续航”能力。
管理自己无非从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下功夫:
工作中,尽管多数人信奉“不与领导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不与同性争才貌”,但是,闭门不争反而容易让领导认为你是“软柿子”,同事认为你是“边缘人”,下级认为你是“羊领导”,同性视你如空气,这样的结果可能也不是自己的初衷吧。
我们需要控制的是自己的情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工作的地方就有分工和合作,我认为,“软硬兼施”才是王道。涉及原则性问题、紧急情况,对领导姿态要柔态度要诚恳,况且领导也有思路卡壳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懒惰,要及时反馈给领导的是“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争取领导信任。对同事,要善于观察、揣摩利益共同点,工作是我们养家糊口的事业,利益为先,永不过时,训练自己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争取合理利益,既不委屈自己,也不委屈他人,再有事关佳绩的事,下次合作不难。对下级,我觉得还是多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吧,如果自己不专业,能让下属甘心配合做事也是不容易的事。至于同性,由于我是女性,深知一旦处理不好就会“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呃,这个是我也正在思考探索最佳方法中,女人内心深处某些密不示人的嫉妒心啊,往往我也很头疼。
至于生活中,时间管理也很重要,时间分配给自己和家人就像跷跷板,不一而论,只要其乐融融,咋办都行。但是,对于个人生长来说,一个健康、有活力、博学有趣的自己,对一个家庭来说,足可以“幸福三代人”呢。
生命,是用来体验的,就像一艘船,有意义的“续航”能力可以避免我们,盲目地在无效的外部力量影响下工作、生活,一边内耗心智,一边始终找不到方向、活不出自己,稀里糊涂度过余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