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艺

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五十年间,中国任何一个当代诗人的诗词都无法与毛泽东诗词的盛誉相埒。今日是伟人诞辰纪念日,重读我喜欢的伟人诗词,品味其独特的个人经历在诗词转化中的投影,从昔日雄杰身上汲取生命的阳刚和极端的浪漫,以此表达纪念。
今日重读《忆秦娥•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4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红军在江西、湖南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但在11月下旬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遭遇强敌夹击,8万多红军仅余3万多人。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放弃原定由湘赣边境北去湘西与红二、六军会师的计划,改为西入贵州,得到支持。12月至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先后占黎平渡乌江解放遵义。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对党中央四年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1月底至2月,红军两渡赤水,攻占黔北桐梓和娄山关,重夺遵义,此役是长征五个月以来第一次胜仗。《忆秦娥·娄山关》即是夺取娄山关后的抒情之作。
特别喜欢这首词作,个人认为其情景交融的抒写达到了美学的极致,一种“腾乎天宇”的战斗豪情跃然纸上。诗词是写战争的,写战争的残酷,但省略了许多战争的细节,转而写景,“西风”、“雁叫”、“霜”侵。上阙四句,写了四种声音:风声、雁声、马蹄声、喇叭声,隐去了背后的枪声、炮声、喊杀声,这未写的声音我们已于内心感受到了。
下阙夹叙夹议夹景。娄山关之战是长征“头”一次大胜仗,伟人说“从头越”,不但表明“从零开始”的气度,也表明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信心。结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颇有几分豪情和悲情。
伟人对这首词有几句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沉郁顿挫而决不回头、不断前进,于是才有了胜利,有了记录胜利的诗歌。写于遵义会议之后的《娄山关》,蕴含了更为深刻的忧患精神。可以想见,一支军队,一个政党,一份使命,皆系于一个人的决策,这个人的精神世界自应有渊海之宏博!
2018.12.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