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作者: 乌啦啦123 | 来源:发表于2020-05-09 18:02 被阅读0次

第一章,每个人都应该上一次医学课

第一,医学为什么而存在?它并不能保证人类整体的延续,我们对抗灾难与疾病的终极武器并不是现代医学,而是我们自身的基因多样性。但是它对于个体的意义重大,让个人能够有尊严的活下去。生命第一,是医学存在的终极理由。

第二、疾病与健康不是排斥对立的关系,二者是包容共生的。我们没有办法消除自己的基因、自己的器官和自己身体适应能力的不完美,所以这也就注定了疾病将与我们终生相伴。关于疾病,是我们今天这期节目要讨论的主要话题,一会我们再深入的展开讨论。

第三、医疗的本质是给生命的自我修复提供必要的支持。最终战胜疾病的并不是医生的手术刀和药物,而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我修复能力。

第四、医疗的性格是双重的,有了人文的科学才更加科学,而伴随着科学的人文才是真的人文。没有人文的科学是傲慢的,可是没有科学的人文就是滥情。

第五、医疗存在特殊性,它并非是普通的消费行为,医疗过程就像是医生背着病人过河,过河的途中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中途有多困难,最后能否到达,什么时候能到达都有未可知。在疾病这条湍急的河流面前,医生与患者不是利益对立的甲乙双方,而是联盟。我们需要共同决策、共担风险,一起过河。

第二章 关于疾病,必须要知道的事

首先,疾病与我们终生相伴,它是人类进化的遗产。这真的是没办法,进化过程中的权衡与妥协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我们的身体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医学不可能让它变得完美,但它也在努力的修补着这些不完美。

其次,对于疾病病因的认知变迁,就是医学不断进步的过程。从最早魔鬼的惩罚,到身体里的四体液不平衡,再到现代医学诞生,微生物,DNA。越来越多的病得到了解释,越来越多的人有幸得到了科学的救治。

第三、疾病与症状往往被我们混为一谈,但它们完全不是一回事儿,疾病是身体出了问题,而症状却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首先要明白这一点认清根本,才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治疗。

第四、代偿机制是人体伟大的智慧,好的一面在于它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的生存适应能力,而它不好的地方是会掩盖病情,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问题多半已经很糟糕了。严重的疾病不会突然发生,而是突然被发现的。所以主动的体检筛查,提前预防,早期积极阻断慢性病发展,非常的有必要。

在理解了这一机制之后,薄世宁给了三个建议。

首先,我们知道了很多慢性病在早期是没有症状的,我们就应该积极主动的体检筛查。人们常说有些病不知道才好,知道了反而死得快是非常愚昧的。

其次,从源头上预防或者从中间环节阻断,可以有效的防止慢性病。比如说积极接受治疗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能够有效的预防胃癌。

最后,放大代偿机制。像是冠心病患者,在变窄血管周围的小血管,会代偿性的变粗,变长,甚至产生新的血管。放大代偿机制就是在医生的帮助下,通过康复训练、适量的运动促进这些血管的生成。这样一来,病人以后再犯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这也就是那些经常犯心绞痛的老年人反而不容易猝死的原因。

第五、我们与细菌是相爱相杀,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细菌不是我们的敌人,这种共生关系形成免疫屏障一旦被打破,疾病就会趁虚而入。没有人能陪你走完一生,但是你身上的细菌可以,请善待他们。

首先,少用抗生素,能不用就不用。就算必须要用,也一定按照医生处方剂量和疗程规范使用。健康的人不要经常使用含杀菌剂的任何洗液和漱口水,细菌不是我们的敌人。

其次,别“过度干净”。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就提到过,孩子的成长环境不要过于干净,让孩子多和大自然和宠物接触。从小就和微生物多接触,可以培养出多样性和稳定性更好的肠道菌群,长大之后免疫力更强,也更不容易过敏。

最后是少吃糖。糖不仅会让人变胖,还会引起肠道菌群改变,会减少让人变瘦的“瘦菌”的数量。

也许没有人能陪我们走完一生,但是细菌可以,所以请善待这些与我们共生的细菌。

最后、人体免疫力是战胜疾病的基本武器,它才是我们最强有力的依靠,是健康的最底层支持。

第三章3、借医生的眼睛认清医疗活动的本质

上期节目,我们从医生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医疗活动的本质,说到了4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诊断。诊断和破案很像,过程中都包含了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和验证假设三个阶段。能否提出更接近真相的假设,能否根据证据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否抓住反常疑点洞见真相,这些是高手的特质。每个医生都想要成为高手,因为在生命面前,没有人会容忍平庸。

第二、治疗目标。治疗的目标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直觉以为的治愈,康复。很多时候我们对治愈疾病仍然无能为力的,目标只能是让患者更长时间的与疾病共存。一方面我们该承认,医学还有很多做不到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它正在进步,也正在满足我们像是美容整形,试管婴儿等等之类的治病以外的需求。

第三,药,它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是用一种简单的形式,交付给我们一个复杂的医学认知体系。因此,药是不是有效,甚至是不是有“毒”,都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医疗认知水平。

第四,公共卫生,它在人类健康事业上的作为功不可没,是历史上性价比最高的健康工程。我们得以消灭传染病天花,得以控制艾滋病,得以让数以千万原本会瘫痪的孩子,获得正常人的生活,这都要归功于公共卫生工程,感谢医学的伟大,感谢我们人类自己的伟大。

第五章,今天的青岛。曾经的伟大

首先,疫苗,它不仅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人类对抗疾病的新思路,预防。我们需要理解疫苗的群体保护效应,让更多的人打疫苗,公共利益才能实现最大化,所有人保护所有人,才是对所有人的保护。

其次,静脉输液。这种我们平常随时都在使用的治疗方式,他的出现揭示了医学的发展,永远是一个不断转换新思路,开发新技术,寻求新道路的过程。

第三座里程碑,麻醉。它是医学发展的分水岭,从此外科手术才从血腥走向了文明,今天这么多复杂的治疗手段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医学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才得到体现。

第四座里程碑,X射线。它的出现让我们终于能着手解决医生们面临的永恒困境,怎么用最少的干预和代价,获取病人体内尽可能准确的信息。它的出现使得医学乃至是自然科学向前迈了一大步。

第五座里程碑,呼吸机。现状的危机,是倒逼医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呼吸机作为一种生命支持手段的出现,很好的体现了现代医疗“热修复”的基本理念。无论如何,先把命保住,给人体足够的时间,让它慢慢修复。

最后,避孕药。人类是唯一把性爱与繁衍分割开来的物种,避孕是刚需。避孕药的诞生并非是为了治疗什么疾病,而是以药的形式,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把女性的身体还给了女性。这就是医学的人文与自由。

说到这里有的同学肯定会问,我们梳理医学发展史上的伟大丰碑,怎么会没有青霉素呢?当然不能没有它,只是在我之前的节目,解读《文明之光》第十期,“从0到1”与“从1到N”的创新。我用了一整期节目介绍青霉素。从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到弗洛里把青霉素药品化的整个过程。也警示了抗生素滥,以及提出了个人使用抗生素的一些建议。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收听那一期节目。

第六章,5个故事,5个医生。

我们今天一起聊了5位医生的故事:

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之父,把人们从神鬼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且意识到了医生职业的道德风险,提出了伟大的职业规范——自律。

沃纳·福斯曼,同事眼中的疯子,他把导管插进了自己的心脏,打破了医学的一个禁区,开启了对于医学未知领域的探索。

赛麦尔维斯,母亲的救星,他用事实验证了孕妇产褥热的原因,并且找到了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尽管他个人的晚景悲惨,但是它向我们警示了无知之错的可怕,也让世人明白只有医疗整体认知的进步,才有望彻底的纠正这类错误。

伍连德,为中国近代医学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科学输入垂50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仅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他以发现并战胜肺鼠疫而名扬天下。

林巧稚,中国女医生的表率,妙手仁心,以人文之光,彰显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光芒。

第七章,医生的精进和病人的智慧

1,少即是多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所有的器官都在逐渐老化,出现异常症状未必是病了而只是老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治疗和手术,而是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多病人是同时存在诸多的健康问题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以及血管狭窄,甚至出现心绞痛,倦怠,睡眠质量差等等。他同时吃着降压、降糖、降尿酸、心脏病药物和帮助睡眠的药物,甚至还做了动脉搭桥手术。

对于这些问题,吃药当然没错,但是如果只吃药,那就只能缓解症状,我们同时还需要找到这些问题背后的节点,也就是寻找一个撬动所有问题的杠杆解。

其实有这些毛病的人,都有不运动和肥胖的问题。如果能在吃药的基础上,改变生活方式,吃药+控制饮食+减肥+运动,这就是针对疾病的杠杆解,就是用最小的干预获得最大的利益。

无论是医生还是作为患者,我们都需要记住四个字“少即是多”。

2,一流的医生

菲茨杰拉德的那句话很多同学都知道:“同时保有两种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一流智慧的标志。”

薄世宁说:“一名医生,同时保有理性和非理性思维还能正常决策,这是一流医生的标志。”

毫无疑问,非理性和理性是人类思维中固有的两个方面。作为一流的医生,它们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需要相互转换。让医生完全抛弃非理性是不可能,也是不对的。因为没有感情的医学是黑白冰冷的世界。

理性让医生在关键时刻正确的判断与行事,而感情让医学有了色彩和温度。医生同时具备理性和非理性,并且能够正确的转换调用,这是一个难题,也是医生精进路上的必修课。

3,怎么让自己远离疾病

疾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被突然发现的。生活中许多细枝末节的习惯,都决定着我们什么时候去医院。

保持健康第一个方面,避免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有哪些呢?首先是基因,其次是慢性病毒或者细菌感染。

第三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这种不良习惯就包括:钙、膳食纤维、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红肉、加工肉类、高钠饮食、含糖饮料摄入过多。另外吃的东西太烫也是高危因素。

最后是肥胖,肥胖增加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多种癌症的发病率。

健康管理的第二个方面,保护机体的修复和代偿能力。

首先,适度节食。

其次,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为7~8小时。

第三,适量运动

第三个方面,应对疾病的隐性期,我们能做的就是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不仅效果好、花费少,而且病人的痛苦小,生存率也高。

4,如何理智地做决定

如何有效的和医生交流获得信息,薄世宁整理出了5个核心问题。同学们有必要刻意的记一下。

1、我真的需要做这个检查、治疗或者手术吗?

2、有什么风险吗?

3、可能会有什么副作用吗?

4、还有其他更安全、更简单的选择吗?

5、如果我不做,会怎么样?

如果我们把这5个问题的答案梳理出来,那么能够支撑我们做出选择的信息就已经掌握了。

另外在做决策时候,倡导医患双方共同决策。

另外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医疗决策没有绝对的对错,也没有通用原则。其实,这样的问题在医疗决策当中很多,即便是医生自己是家属,也没有把握做出最好的决策。所以我们能够做到的是面对疾病,与自己的爱人,家人和信任的医生一起决策,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这就是最佳的选择。

5,最好的告别

我们要知道,无论是过度抢救还是治疗不足都会带来痛苦,过度抢救虽然能延长生命,但也是在延长痛苦。治疗不足是没能有效的干预死亡过程中的不适,同样也让这个过程充满痛苦。

缓和医疗就是帮助临近死亡的人,获得我们刚刚所说的“善终”。它并不加速或者延后死亡,而是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的办法。

相关文章

  • #每天一本书+一页笔记# 1036《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一生一万本计划# 10000/1036 【阅读日期】20210116 【书名】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作者】薄世宁...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第一章,每个人都应该上一次医学课 第一,医学为什么而存在?它并不能保证人类整体的延续,我们对抗灾难与疾病的终极武器...

  • 《薄世宁医学讲义通识》

    本周周更主要是笔记摘抄,都是干货,但是比较枯燥。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五类: 1.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有感

    五一假期看了薄世宁博士撰写的《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我一直都是医学的旁观者、体验者,这本书真的适合非医科专业人士阅...

  • 万物基因互助

    这几日看完了《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十分感慨,薄大夫可以把医学通识讲的如此浅显易懂,真是大智慧+仁爱之心。如果我什...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读书笔记

    【基本介绍】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1月出版,16.8万字。 薄世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

  • 2020-8-28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这本书没有想象中的晦涩难懂,是一本很好的医学科普读物。读了让人收获颇多!薄世宁是一位在IC...

  • 读《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 生病就医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但是对于这件事情有多少人真的去了解过?医学...

  • 读《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最大的亮点是,讲义的各个部分,包括医学原理、什么是疾病,医疗本质、大医生等章节,都用很多生动的医学故事来举例说明,...

  • 读《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最近因为准备去医院检查身体,便找来这本医学通识讲义看看,想着或许能提高自己和医生沟通交流的效率。尽管没有直接达到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sz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