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亮点是,讲义的各个部分,包括医学原理、什么是疾病,医疗本质、大医生等章节,都用很多生动的医学故事来举例说明,过去的和现在的,可以让人明白为什么会有静脉输液、疫苗是怎么发现的,麻醉技术是怎么来的,X射线是怎么发现的,等等,因为医学的故事都是关系到生死,让人揪心,到了病人治愈,不能不为之欣喜,而病人不幸离世,不能不为之动容。
可以看得出作者在做医生和写这本书,能够体会到作者做医生和写作这本书的严肃和认真,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例如书中有这么一段:
“……
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沮丧地往办公室走时,听到了楼道中呜呜的哭声。我走过去,看到刚毕业的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博士在哭。我说:‘你为什么哭呢?’他说:‘我管了她7天,但还是没成功。我觉得对不起病人。’
我拍了拍他,心想:哭吧,有一个医生的精进之路开始了。
……”
书中还有一个应景的故事。1910年,马来西亚华侨伍连德博士,如何使用公共卫生手段,战胜在东北的鼠疫。当时是没有治疗肺鼠疫的特效药的,伍连德作了三件事情控制了疫情,
第一,管理传染源。感染了肺鼠疫的病人或者尸体集中管控,用生硫磺和石炭酸给病人待过的房屋消毒,克服重重阻力对尸体进行处理,用炸药炸出掩埋尸体的坑,然后焚烧、掩埋……。
第二,切断传播途径。肺鼠疫主要通过飞沫在人和人之间传播,伍连德采取了减少人员流动和隔离的方法,抽调1160名士兵进行交通管制,在山海关设立检疫所,南下的旅客都要停留5天接受隔离观察,还设计了简易的口罩等等。
第三,保护易感人群。
看完这本通识讲义,个人觉得还有这么几个地方是给人以启发的:
医学的本质是支持生命的自我修复。
在这本书的前面,薄医生指出医疗行为只起到了支持的作用,最终治愈疾病的是病人自身的修复能力。举了一个案例,一个服毒自杀的男孩在抢救中,尽管有最优秀的医疗团队,但还是在72小时不到的时间内全部器官衰竭而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毒物阻断了细胞的分裂,也就不能产生新的细胞,相当于少了疾病治愈最基本的环节--自我修复,这种情况下,再强大的医疗团队也无能为力。
医患关系是联盟
因为医疗活动某种意义上是面对不确定性时,在多个医疗方案上的选择。医生和病人需要相互沟通,彼此取得一致,共担风险,才能共同面对疾病。
癌症的主因是衰老
癌症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复制错误导致癌细胞的产生,占比大概66%,其余34%为环境等因素,而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日常主要途径就是提高免疫力。提高免疫,让人体的卫士杀灭日常癌细胞。而保持免疫力的日常就是合理作息、合理饮食,保持心情愉快。在治疗上,也有增强免疫力的癌症免疫疗法。
什么是代偿
代偿就是人体在某些器官和组织变坏的情况下,调动其他组织和器官完成正常工作的一种补充机制。例如当冠心病人的血管变窄发生堵塞时,这根血管周围的小血管就会变粗、变长,甚至长出新生血管,帮助、替代这根血管给心肌供血。所以经常犯心绞痛的老人不容易猝死,就是因为人体有这种代偿机制,而年轻人突发心梗反而更容易死亡,因为他们的病发部位没有形成代偿的血管。
医疗的过程
医生诊断的类似侦破案件,包括三个环节,提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
面对病情,医生一般根据经验有了初步判断,即有了初步的假设,然后通过诊疗进一步收集证据来支持这种假设是否成立,然后再根据假设制定医疗方案,在过程中进一步验证假设的成立,如果假设不成立,就要提出新的假设,再收集证据,再进行验证,直到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和医生沟通的5个核心问题
真的需要做这个检查、治疗或者手术吗?
有什么风险或者不足?
可能会有什么副作用?
还有其他更简单、更安全的选择吗?
如果什么都不做,会怎么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