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爱家人,不会爱孩子。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对别人要宽厚,结果没学会,但是却对自己人变得很严厉。用过去的老话讲叫做“总以为自己人惹不下”总以为自己人会理解自己的苦心。事实证明是错误的。
最近在看一部电视连续剧《姥姥的饺子馆》,陈小艺,何政军主演。何政军便是《亮剑》里面的赵政委。
陈小艺更不用说了,其实我以前没看过陈小艺的作品,这是我看陈小艺的第一部作品。以前老是把陈小艺和傅艺伟傻傻分不清楚。
后来才开始分得清,陈小艺的眉目自带一股正气。这是我对陈小艺的印象。
《姥姥的饺子馆》写得就是一个家庭的变迁,说不上多颠沛流离,平平凡凡的故事。但我却喜欢。
因为我从中找到了一个我不曾学会的东西---爱
主人公姜桂芳(陈小艺饰)年轻就失去丈夫。一个人拉扯着四个子女,后来又拾到一个孩子。最终长大成人。
她们一家人的命运总是不幸中带着一点万幸,万幸中总有一点点的不幸。总是防不胜防地击中人的泪点。让人唏嘘不已。
先是自己失去丈夫,后来大女儿的丈夫又在工作中工亡。二女儿离婚,自己下岗,三儿子不成器,四女儿婚嫁遇不良渣男。
姜桂芳都扛过来了。她有过不幸,有过伤心,但始终没有放弃的就是爱,她用自己的心去爱每一个孩子。从来没有抛弃过谁。哪怕是儿媳妇初嫁入家门时不太明白,但在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终于转变过来,真正成为家庭的一员。
二女儿一向自私尖刻。一次做生意被骗,血本无归并欠下二十几万的债务。崩溃想自杀,被她一巴掌打醒,告诉女儿,什么 时候也不能失去信心,她把女儿们都召集在一起。开家庭会议,大家共度难关。从此把二女儿的心暖回来。
姜桂芳应该说就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和凝聚力。其实她就是一个仅仅会包猪肉大葱馅饺子的老太太而已。她没有任何其他出色的外交能力,不然的话,她也不会被自己二十几年的朋友出卖而丢掉了国营单位的饭碗。
这些她都不说,她坚信,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她就是用爱把自己的子女团结在一起。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还有就是坚守,虽然现在不提倡守节,但我相信姜桂芳守得是一份责任。这可能就是老李头(何政军饰)追了一辈子都没能“得逞”的原因!
姥姥的饺子馆她倔犟,不肯轻易改变,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饺子馆开了几十年还始终就是一个饺子馆而已。其实我觉得她无意中是守住了中国讲究的一个“道”,中国很多企业开局发展很好,老板便意气风发,一味求大求快。结果很快壮大,也很快就消失了。
过去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古董商看上了农户家院子角落里一只锈迹斑斑的小铁器。出高价卖。并商量好明天来拿货。晚上的时候,
农户为了得到更高的价格,就连夜把那个小铁器清洗一番,把上面的锈迹和其它附着物都洗没有了。结果第二天,商人看到以后就不要了。原来那个铁器上的污迹是记录着一段重要的历史的。现在没有了,也就没什么 价值 了。
我们中国的企业很多时候,并不知道我们本身具备的价值是什么 ,在盲目改革的过程中把最具价值的东西改没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很快消失的原因。
姜桂芳守得就是一个“道”守得应该是一份传统的中国文化--家文化。
这也就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把她请到大宾馆里为台商作饺子,她总做不出原来的味道的原因。因为环境变了。
家文化里发展出来的家风和孝,是这个家庭屡遭不幸却能屡次从不幸中走出来的原因。她的二女儿为了追求财富和地位不惜拿自己的丈夫做筹码,结果家庭散了。她付出了将近一辈子的代价才换来与儿子的相认。因为她违反了处世与为人的原则。
姜桂芳要强,但也不是不知变通。四女儿的婚姻说明她其实是一个比较开通的母亲,四女儿第一段婚姻是一段很不靠谱的感情,女儿付出很大的代价。但她也没有过分地去责怪女儿。当得知女儿第二段婚姻又爱上了仇家的儿子的时候,她愤怒过,反对过,但当女儿真正离开她去开始争取自己的幸福时,她选择了祝福,并让二女儿把钱带给四女儿。
当送小五上大学后,花甲老人又跑到千里之外的宁波去看望四女儿,但是远远看了一眼就离开了,她不是不想和女儿说话,而是怕女儿觉得难堪,因为女儿以前也是国家医院的护士,体体面面的工作,现在却在一个批发城争争吵吵,沦为一个小商贩。
所以,她是把她对女儿的思念深深藏在心里了。
所以整部电视剧,家就是主线。爱是内在的联系。
姥姥的饺子馆后面再谈谈饺子,剧中说的很明白,饺子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传统文化里占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
饺子,团圆祥和。以前的时候,过年的时候,一家人从远方回到父母身边,值天寒地冻,大家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是多么幸福的事。所以剧中一直说一句话,“上车的饺子下车的面!”
现在的很多的普通家庭教育对孩子要么娇纵放任,要么严厉苛刻。分极分化严重,孩子在这种教育下总是无所适从。主人公姜桂芳对子女是一种以爱为内核的教育,用宽容来感动孩子,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本来面目。这正是现在很多家庭缺失了的东西,我记得网上有一个冷点的笑话,说,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始终把孩子当成自己理想的延续,所以孩子们看似什么都不缺,但就是缺乏被理解!生来就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实现的不是自己的理想,而是父母亲的理想,这是何其的不公!
年轻人最大的幸福就是事业有成!
父母亲追求的幸福却是平安团圆!
两者矛盾吗?
我觉得不矛盾,从某种意义上,平安团圆就是一种家风!
有了这一切,才有事业!
姜桂芳好像从来没要求过她的子女们一定要干什么行业,但是好像每个子女都从社会中得到或者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角色。
这也是我从剧中看到的。所以《姥姥的饺子馆》是我近年来看到的少有的良心大剧!
最后说一点,算是吐一点点的槽,也就是最后大年三十的那天,姜桂芳一个人去饺子馆却看到她已故三十多年的丈夫一个人坐在饺子馆里吃饺子,喝小酒。多少让整部剧蒙上了一层稍显诡异的色彩。多少冲淡了一点点过年的祥和气氛。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老祖母经常见到她的已故老头子,并和他对话,或许《饺子馆》走的就是这个梗!向这部世界经典致敬吧!
总之,《姥姥的饺子馆》值得我们都好好看一看!
姥姥的饺子馆 姥姥的饺子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