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冬至,吃饺子。
村里有两家饺子馆儿,一家叫香传水饺,一家叫姥姥家。两家饺子馆儿都是在小院里。姥姥家只去过一次,后来赶上疫情就一直关着,直到最近才又开始营业。
两家的水饺儿都是手工包的,而且都是一家人自己在经营。姥姥家的老板是一对年轻的夫妻,香传家的是一对中年夫妻和一个大舅哥。中午人多时,有时需要等上半个小时,水饺儿都是现包现下锅。我最爱吃刚出锅儿的饺子,热气腾腾的,尤其喜欢吃那种烫嘴的。
香传家的老板是来自东北吉林的朝鲜族,他家很是干净,一看老板娘就特别能干。她在前面上菜、结账,她老公和大舅哥在后厨包饺子。我特别喜欢吃他们家的凉菜:芝麻酱大拉皮、东北凉菜还有自制的凤爪,量不是很大,精小的一盘。
他家的饺子也特别好吃,自从吃了他家的饺子后总觉得别家餐厅的饺子怎么都不好吃。一份儿饺子十五个,薄皮儿大馅儿。每次我们都会点两盘儿,一盘儿素的,一盘儿肉的。素的点的最多的鸡蛋韭菜的,肉的喜欢吃酸菜猪肉的,芹菜猪肉的也好吃。
我还喜欢吃茴香猪肉的,可很多人不喜欢茴香的味道。我老公就不喜欢吃,所以每次跟他吃饺子就很少点茴香馅儿的。两份儿饺子我俩吃不完,每次都会剩七、八个,这七、八个饺子就成了第二天的早餐——炸饺子。
除了饺子和凉菜,还喜欢来瓶儿啤酒,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尤爱吃饺子,一段时间不吃就会想。只可惜自己不太会做。奶奶活着的时候,都是每周去奶奶家吃一次饺子。她早早地让阿姨和面,她自己拌馅儿,有时会等着我们过去一起包,有时她会和阿姨一起先把饺子包好,等我一进门儿,饺子立马儿下锅儿。
奶奶八十多岁拄着拐杖给我煮饺子的情形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路上我会给奶奶打个电话:“奶,我快到了啊!”等我一进门儿,看见奶奶正在厨房里给我煮饺子。看着八十多岁的奶奶给我煮饺子,我觉得特别幸福,别人可能不理解,这正是我跟她撒娇的一种特殊方式。
奶奶去世后,我就很少有机会在家吃饺子了。我只单独给自己包过一次饺子,是韭菜鸡蛋馅儿的,因为这个馅儿做起来最简单,饺子皮儿是在市场上买的。包饺子时,饺子皮儿都粘在了一起,需要轻轻地一张一张地撕下来。
现在婆婆会时不时地给我们包饺子吃,婆婆是东北人,包饺子对于她来说是家常便饭。只要想吃,她就会和面拌馅儿。不过现在包饺子也比以前方便了许多,可以买一个搅拌机,既可以搅拌肉馅儿又可以搅碎蔬菜,不用自己再费劲地拿着刀一下一下地剁。
包饺子时,我老公负责擀皮儿,我负责包。擀皮儿这活儿我怎么也没学会,偶尔擀一下也只能两只手按着擀面杖一起擀,怎么也学不会一手拿着擀面杖,一手扽着面团儿,然后旋转着把面团儿擀开。
包饺子是我的绝活儿,还是上初中的时候奶奶教我的。我包饺子的速度很慢,每个饺子都是中规中矩地一个褶儿一个褶儿地捏好,从来不会用两个大拇指那么一捏,这样包饺子速度很快。
我包的饺子都是躺在篦子上,永远也立不起来。每次包饺子时,婆婆总担心我包的饺子煮起来会破皮儿,可我一旦发现哪个饺子裂开了缝儿,我都会再使劲地上去捏上一把。
饺子我不喜欢吃软的,喜欢吃硬的,就是那种一下锅儿没几分钟就出锅儿的那种。我嘴很急,烫饺子一进嘴有时能把嘴唇烫个泡。
婆婆拌馅儿的时候一般都会多做出来一些,每都就会包上一百多个,然后会把这一百多个饺子都下锅儿煮出来。吃不了剩下的饺子就会留着第二天早上炸着吃。我无法拒绝一碗白米粥、几个炸饺子、一盘儿小咸菜的早餐,这是我认为的世界上最美味的早餐。
今天冬至,婆婆不在北京,我们只能出去吃饺子了。中午准备去香传水饺家吃饺子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