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小主人公名叫范煜泽,患有神经母细胞瘤,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骨髓。
对于一个4岁的孩子,他什么也不懂,但作为他的父母,知道病情的凶险,随时都有可能夺走儿子的生命。
孩子,是父母的软肋,轻轻触碰,便会击溃,更何况这是一次正面刺入,毫无防备,心痛、绝望和无可奈何,父母只能帮助孩子和命运抗争。
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儿子得了如此重病,一向坚强的爸爸范红胜就会泪流不止。当还不明白事情真相的儿子问爸爸:“爸爸,你为什么哭啊?”爸爸的眼泪更是止不住崩落了。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极为凶险的肿瘤,五年的生存率不到百分之三十,肿瘤的发病部位十分隐匿,一旦确诊几乎就是晚期,手术切除肿瘤具有极大的难度。”——《人间世》
范煜泽的主治医生说:“诊断是比较顺利的,关键是治疗上比较棘手,因为范煜泽腹腔里面的肿块非常巨大,而且整个包住了腹腔里面大的动脉和静脉,一期手术就切除是压根不可能的。”
“手术是摘除肿瘤的最后办法,为了获得这个机会,范煜泽已经进行了四个月的化疗。”——《人间世》
4岁,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纪,范煜泽却要忍受着化疗的疼痛,每天只能在病房这个小小的空间活动,空间局限锁住了一颗小小想要自由飞翔的心。
在病床前没日没夜照顾他的妈妈,也是极其憔悴。
但是,现在儿子非常需要她,就算是自己已经筋疲力尽,在儿子面前,她还是要陪着儿子一起笑,悉心照顾好他的日常。
范红胜认为红枣汤是可以补血,可以帮助孩子恢复化疗后的体力,所以每天都会坚持给儿子熬上两碗,由妻子连哄带骗喂下儿子的肚子。
范泽煜已经化疗了四次,效果是医生和父母所期望的样子,接下来就可以准备一期手术了。
这四个月里,范煜泽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这间病房去外面看看。手术前一晚,妈妈为了安抚范煜泽,背着他在病房门口停留了一会儿,便又回到了病房。
范煜泽经过化疗后,抵抗力低下,而病房外面任何一个细菌,很可能引发他的其他疾病,所以妈妈不敢轻易带他走出这间病房。
手术前,主刀医生告诉范红胜夫妇:“手术比较大,整个手术过程比较长,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一出血,血可能飙到天上,小孩子可能一下子在手术台上就没了;另外还有一个是肾脏的血管损伤了以后,手术以后这只肾脏可能慢慢就没了;最后是肿瘤根本就拿不干净,它和主要的血管黏得很牢,如果拿掉肿瘤血管可能就会断掉。总的来说,五年或者十年的存活率大概在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三到四个小孩里,有一个能完全存活。”
听完医生的这些风险分析,范红胜夫妇紧锁眉头,尽管他们已经熬过了幼小儿子确诊到化疗的重大打击,可心里还是不愿面对儿子随时都会离他们而去的事实。
就算最后可能什么也没有得到,父母还是会竭尽全力去挽救孩子。希望很是渺茫,可爱让人伟大且坚强,可以赌上全部去争取一个不确定的生的希望。
范煜泽就要进入手术室了,为了不让他害怕,妈妈骗他说:“这就是一个小检查,你自己去,不能每次都让妈妈陪,对不对。”
妈妈在说这一句话的时候心如刀割:宝贝,多希望你不用进手术,健健康康地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享受你这个年龄段应有的快乐。
范煜泽的手术开始了,医生剖开他的肚子,发现肿瘤并不是很大,但是,这个肿瘤将范煜泽的脾脏的血管、肾脏的血管和中间的主动脉血管全部包围了,如果要拿掉瘤,只能将这些器官全部拿掉。
最后医生决定和范煜泽家属商量,这次手术只取一小块东西进行化验,再明确一下他的病理情况,先不去动那些器官。
手术被终止,小小的肚皮,经过手术刀的划拨,最终又被手术线合上了,肿瘤将继续在范煜泽的肚子里“生存”一段时间,等待下一次的手术。
他们已做好这次手术儿子将要失去一个肾脏的准备,本以为这是能够生存下来最糟糕的结果,没想到事实比这个更加糟糕。
这对范红胜夫妇无疑又是一次煎熬,本以为有所期待,可是现在万念俱灰,不赶快将瘤细胞处理干净,儿子小小的身躯就一直处于危险之中。
终止手术的第二天,范煜泽从重症监护室转回了普通病房,只不过这次他的肚子多带了一条伤疤。
疾病的复杂,父母是没有任何办法,能做的只是收拾好糟糕的心情,精心照料儿子,相信并且配合医生,期待下一次手术的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