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师给予孩子最大的善意,用最博大的胸怀去接纳这两个孩子。教育是什么呢?教育是以爱为目的的。这些特殊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这种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不会轻易接受老师或家长的教育,不肯轻易改变自己的不良的行为。两位老师追根溯源,了解孩子的基本表现及家庭情况,抓住同学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老师对同学的细微之处进行大力彰显。其实是帮助这两位同学慢慢地树立自信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很多孩子的缺点或者问题,本来都是一个无意间的行为,有时被我们捕捉到之后,反复强化,就成了他身上的一个真正的特点了。如果一个孩子一直被善待着、被爱包裹着、被信任,可以自己做主,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好玩的事我没有经历了。这样的正面催眠,孩子会逐渐地长成我们嘴里描述的那个样子。
这样特殊学生的转化非一朝一夕之事,特殊学生的产生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生理特点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学校是孩子从家庭逐渐走向广阔的社会的中转站,和家长紧密联系,形成家校合力,这是教育双赢的基础。在两个案例中都有体现。
家长由之前的对立到理解与配合,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某些方面的进步。特殊学生父母的这种自我觉醒,或者意识,还是挺重要的。作为学校教育者,我们对待此类的孩子,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坚持引导。给这些学生的要求不能同其他学生同样设定。而对于家长,他们的成长历程带给他们的思维习惯、某些心理暗示,都会作用在每一个跟孩子相处的瞬间当中,所以,更应该提高家长们育儿水平,可以推荐有关家教方面的书籍,也可以到社区、学校、机构开设家教课程。
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而孩子成长阶段的特点、心理、心智模式是不同的,我们要真正去观察和体谅。真正的转化其实更需要给予老师们更多时间、更切合实际的制度评价机制,才有慢慢浇灌,欣然看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