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张爱玲的《半生缘》,大多数朋友都会为曼桢和世钧回不去的爱情所惋惜,但我读完全书,发现可叹的不仅仅有爱情,还有家庭,我认为导致主人公悲剧的原因有重要的两点:人性的弱点(自私)和原生家庭的负担。
自私的姐姐曼璐为了换回丈夫祝鸿才的心,设计谋哄骗和幽禁了自己的亲妹妹,让妹妹曼桢承受了家人带来的巨大伤害,为的竟是要亲妹妹给姐夫生孩子!那几天的大起大落劈头盖脸的向曼桢砸来,从此也毁掉了她的一生。
她恨!她怨!但富有母爱的曼桢慢慢地领会了血缘关系的微妙,不得已接受了这一切,也向命运妥协。
顾曼桢的一生,可谓是毁在了家人的手上。姐姐曼璐又何尝不是呢?在父亲过世了,才初中的大姐曼璐只能被迫去做舞女来养活一家六口人,一生过着被人指指点点的黑暗生活。这一切也都是败原生家庭所赐。
不止是在小说里,现实中也有很多原生家庭不好的例子如:父母家庭不和睦,兄弟姐妹反目,“吸血鬼”父母,后妈毒打孩子...等等。这些生长环境不好的家庭,最后连累的都是孩子。
我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篇写原生家庭不好的案例,下面评论有此经历的人,都觉得童年的阴影,要用一生去治愈,他们对自己将来组成的新生家庭,也不再抱有美好的期待和憧憬。
可见,孩子成长的环境是多么重要!一个小插曲就能毁掉孩子一生,反之,一个良好的氛围,也能影响和传递给孩子一生。
老话都说“穷人家孩子早当家”,以前这话是赞扬穷人家孩子坚强、能干!现在听到这话,我竟有些心痛。年纪轻轻的未成年孩子如果真迫不得已要担起家庭重任,不忍让人惋惜,她该有的童年并未得到过,她该有的年纪不应承担这些。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离婚率也比结婚率高出一大截,在人人都追求独立的年代,似乎配偶的陪伴、家庭的经营显得不那么重要,这样承受结果的依然是孩子,似乎他们未到成年,就已经是独立的个体,追求着自我,而不是家庭。
其实这也是社会加速发展的产物,我们要做的不是发生后的惋惜,而是做出改变,不是为家庭付出一切,而是放下执念用心去经营,相信一定会换一个肯定的、美好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