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阅读《统编小学语文可以这样教》,书中说到了中高年级习作编排的后三个特点。
增加了明确具体的写作要求。与以往习作内容相比,统编教材的写作要求更加清楚,具体习作的指向性更具体明确。首先习作要求体现在单元导语页上,单元导语页上的第二条就是写作要求,这样的编排方式让单元习作要求清楚具体。除在单元导语页上明确提出外,统编教材的习作栏目也增加了很多内容。写作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创设活动情境,提出写作任务,明确写作内容。第二部分提供表达样例,拓展习作思路,加强过程指导,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部分,提示写作后要展示交流,凸显交际功能,培养自主修改的意识和习惯。大体来说,统编教材中的写作栏目均安排有写什么、怎么写、写后做什么,涉及到了习作内容、习作指导和习作交流、修改展示三部分。总之统编教材无论从单元导语上还是从习作栏目的编排上,都体现出习作要求更清楚,习作目的更明确的特点。
其次是重视习作后的分享交流,培养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统编教材严格遵循课程标准规定,重视交流、修改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几乎每次习作后,都有修改交流的要求。很多时候学生自己觉得写清楚,说明白了,但也许别人一听,可能会觉得写的并不清楚、不明白。和同学交流,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别人的眼,反思自己的习作质量。
另外是重视实用类的习作。习作大多是服务于生活的,我们的现实生活离不开的,不是文学化表达,而是准确的、说明正确的表达,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例如写总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等,这些都是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的内容,这是人际交往、甚至生存的一种方式。把习作当作文学化表达去练习,是窄化了习作的范畴。张志功先生曾指出,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以至于大学毕业,听说读写的能力都不够,且不说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了,进一步到高等学校学习了,不会记笔记,不会看参考书,不会做摘录,学理科的不会写实验报告,也是很普遍的事情。甚至到高校毕业了,当医生的写不好病例,当研究员的写不好研究论文,做商业工业的写不好产品说明,这些事情很不好的。
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明确指出,能用简短的书信表达进行交流,第三学段也指出学习读书笔记、学习常用应用文。统编教材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多次安排实用类习作。二年级上次的三次写话,分别设计记实类、实用类和想象类。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写日记和整理购物清单。三年级下册安排了写通知和寻物启事。四年级上册安排了写观察日记和写信两次习作。五年级上册写海报,五年级下册写读后感、研究报告及讲解稿。六年级上册写演讲稿、倡议书及修改说明书。六年级下册写作品梗概、学习策划书等,均指向实用性习作,这样的编排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习作教学的实用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