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网上出现了一种很流行,很博转发量的写作手法,大概的逻辑是先举一个生活中发生在作者和身边的亲人,朋友,或者同事之间的故事,然后作者根据这个故事发表观点。这些观点,多半是批判的,批判身边的这个人做的不好,作者自己是如何如何做的,或者作者自己认为对方应该如何如何做,一副圣母般的公知情怀,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细细分析,文章的逻辑也非常有趣,即我看到一只白天鹅,然后就断定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所有白色的也都是天鹅。这些文章有的写得鸡汤味十足却被包装成了正能量,有些文章写得尖酸刻薄,读来确实有酸爽感。
先抛开作者描述的这个事件,或者事件里面的人是否真的存在,作者是否为了说明某种道理而杜撰了人物和经历,就说这些故事和里面的人物真的存在,这种写作手法也真的是太低劣了。
故事里面做反面典型的都是作者身边的人,你经过人家允许就把人家写进文章里让大众去品头论足了么?还把人家的名字改写成小A,小B,小C神马的?你咋这时候不公知了,不写写你自己的行为有多么的不招人待见。我一直好奇之后你和你的小A,小B,小C还能愉快的玩耍么?为了发表篇文章你连做个好人的理想都抛弃了?咱中国人讲究背后不揭人短,这可好,现在揭短接到媒体大众面前来了。
其实揭短这个定义,也只是根据文章特点拟定的。到底揭的是不是真的”短”还未尝可知呢。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生活的认识方式不同,就因为人家和你的方式不同,就要构建个道德标签,然后把对方踩在脚底下声讨么?凭什么你的三观就是对的,值得推崇的,对方的就万劫不复了,一副“你们要是再这样做事想事就一辈子没希望了,还不赶紧听听我的教导。”的样子。就这心胸怎么当作家,怎么包罗万象的写尽世间事呢?还是生活中实在是受够了编辑的气,找个发泄口呢?发泄口可以找,不过找到这么大面积的发泄口受众对你的读者是种侮辱,因为你在拉着你的读者去到和你你一样的认知等级上面。我说你的小A,小B,小C是杀人越货了还是贪赃枉法了,能把你得罪成这样子?
更奇怪的是,这样的文章还有阅读量,还有人转发。为什么?我觉得归根结底是作者准确的抓住了人性的特点,谁的生活里没那么几个让你讨厌又没法骂,骂又不一定骂得过,或者干脆就不能骂的小A,小B和小C。于是有一天,你读到这么篇文章,发现有人替你骂了你想骂的人,你觉得开心赞同,于是转了。就算你不待见的人看到了,也不能说什么,你又没点名没点姓,文章里写得是另外一个人啊。又或者,某篇通过贬损别人而抬高自己三观的文章,刚好和你自己的三观相合,转发一下以示自己高尚纯粹的风格。其实这没什么,想抬高自己很正常,你光抬高就好了,干嘛拉上垫背的呢?
你说你转发这事傻不傻,帮人家作者攒了人气,还降低了自己的格调,寻求了毫无意义的暂时性心理优越满足感。
我有时看类似这样的文章,看个开头就觉得恶心,看到明明是凡人却非要装圣人的嘴脸。于是就赶紧关掉,出去吐一吐。诚然,本人确实修行不够,实在没办法不恶心。
我就琢磨着,这怎么回事啊,写字的和看字的怎么都没文化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呢,这人都怎么了?转念想想,一个能把句子写通顺,还能恰如其分的描述一个自己讨厌的事件的人,更重要的是还引起了那么多共鸣的人,你能说这人没文化么?这些作者相当有文化啊,不仅是文学家,观察家,还是心理学家啊!为了混口饭吃真不容易,良知都快消失了。
说到底,还是看字的人的问题,你能多读点书么?别再沉迷于这种道德碾压的快感里面了。就像好吃的吃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不好吃,什么会让人恶心到吐。
凡事分两半看,其实这些文章也未必没传播一点点正能量给世界,至少可以让一部分人有所思考和领悟,可是归根结底,劣质食品吃的再多,也带不来身体健康。
想来,这是个社会问题,可以被看做是“破窗效应”,从作者,到编辑,到看字的,大家都是要吃饭的,有市场的东西就先做着呗。已经破了就继续破吧,最后来一个优汰劣胜。
其实我写的这篇文章,和上述现象本质上没什么不同,我也找到了自己的道德制高点,否定了一群人。我只想问写了类似文章的作者们,你们看着舒服不?舒服不?我已经很坚守自己的节操,没点名,没点姓,更没有点任何文章的名字。
你问我为什么可以骂的这么开心,不怕犯众怒啊?哦,我不是圈中人,不靠写字卖字为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