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亮去晨跑,偶遇几人烧纸钱拜祭逝者。
小区是明令禁止这些活动的,一则明火怕引起火灾,二则是因为空气污染。
几个保安十万火急,匆匆从四面八方赶到,本以为会发生点什么,没想到只是站在一旁,静默的等着拜祭的结束。然后,陪逝者的家人一起清理完了垃圾。
当制度和人情发生冲突的时候,究竟应该怎么两全?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保安应该是明智的。
假说保安一味的照章办事,禁止拜祭活动的进行,那会出现什么结果?伤害了逝者家属怀念亲人的心,轻则言语冲突,重则又是一场新年武斗戏码,结果两败俱伤。
有人会说保安不严格遵守工作章程和制度,是敷衍了事的表现。保安的职责是维护小区公共的秩序,保护居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如果因为一味的固执己见导致严重的后果,与职责相违背,那样的认真负责不要也罢。
所谓制度是极少数人为了更好的控制大多数人而制定的,在符合被统治者利益的同时,也必须尊重大多数人的基本习惯和要求,要人性化,才能得到大多数里的大多数人的自觉遵守。
好的制度应该是机动的“菱形”,在不变的范围内有可变的可能,而不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囚笼”,把人的思想和行为死死的限制的某一个范围内,那是任何法律和制度都无法做到的。
世间万物都是可变的,包括法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因时因事不断进行增补和修正。而当制度一旦制定,就像我们在纸上画了一个圈,会包涵两部分,圈内和圈外,制度内和制度外,这就像是一个太极,都不是绝对的,可以随时随地转变。
保安的做法既尊重了人们的传统心理,又对逝者表示了的一份尊重,他们一直关注控制着“火”势,而且最后帮忙一起清理了垃圾。一场矛盾就这样无形中化解了。至于人们说的烧纸的烟会污染环境,汽车尾气的污染更甚吧,为什么人们不能为了少污染环境,少耗费能源而少开车呢?
又比如说过年放鞭炮的问题,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因为环境污染被一则法律制度噶然制止,这究竟是因为法律的威严还是人心的自愿呢?
中国年的味道也像那逝去的烟花,变得平淡无味。人们一改鞭炮烟花制造的热闹激动氛围,静悄悄的送走了旧年,又冷清清的迎来了新年。在听不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的新年里,人们只能在电视里看看烟花感受一下过年的感觉。
一则被转发了多少次的视频里在朋友圈火了,视频里,一个男人独自一人站在黑漆漆的河边,小心翼翼的放着鞭炮,享受着一个人的烟火。他说到,不放鞭炮哪能算是过年啊,我替大家放了,你们就听听声吧。后面的评论区里写到:你小子胆大,小心点啊,警察马上就到。
曾经喧嚣一夜的鞭炮烟花成了无数人们无法治理的,常年冒着滚滚浓烟的工业烟囱的替罪羔羊,成了人类无法征服的雾霾的替罪羔羊,成了大街上川流不息的汽车无数倍污染的替罪羔羊,而为之买单的却是普通老百姓一份祛除灾祸,祈求幸福兴旺的心愿。人们总是头头是道的挑剔批判触手可及的东西,而对那些无能为力的却纵容的好像合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鸡栏里一群鸡在看到不远处一只狗在吃鸡骨头,它们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而很快它们发现鸡群里有一只受伤的鸡,它们便觉得它抢夺了它们的食物,占了它们的生存空间。于是那只受伤的鸡成了众鸡攻击的对象,直到被啄死,别的鸡才雄赳赳气昂昂的像是凯旋的勇士一样离开。这就是同类围啄,动物最擅长的本领之一。
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车厢里所有人都是凶手,而所有人都有没杀人的证据。而那个不放过任何一个凶手的侦探,最终放过了所有人,因为法律和道德之间,他选择了道德。
又如《悲惨世界》里那个执着维护法律制度的警察沙威,他追踪了“罪犯”冉.阿让一生,在面对法国大革命中死在政府军枪口下的那些血淋淋的年轻的生命,他的信仰动摇了,最后心怀愧疚的自杀了。
制度的好坏并不是看它所能达到的效果,而是人心的接受程度。一味的强制而实现的效果虽表面立竿见影,但终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而如何既不违反制度又能被人们所接受,那就需要靠制度执行者的智慧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