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成长励志散文
一段阅读进阶史,一段思想成长史

一段阅读进阶史,一段思想成长史

作者: 江厘 | 来源:发表于2018-05-29 05:45 被阅读147次
    一段阅读进阶史,一段思想成长史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阅读是提升人生格调的最佳途径。”

    初读书,我还不懂书,只知道看完了每一个字,大致明白了一个故事。年少的喜欢总是纯粹又浅淡,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原来读过的书已经融进了骨血。

    读书拯救了我,那个平凡、普通、自卑的我。

    中学时,在课本中读到纪伯伦的散文诗,那是我第一次对课文中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那时的我,开始对优美的文字产生一种偏执的喜好。最初的文学启蒙,仅仅在于文字本身,而不是什么深层次的东。的确肤浅了些,但也正是因为对文字的兴趣,让我在阅读的路上越走越远。

    那时,文艺青年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但我已经习惯捧上一本书,待在自己的寂静角落。在那些孤独的被忽视的日子里,我读到了马尔克斯、川端康成、莫言、爱丽丝·门罗······

    你发现了什么吗?他们都是诺奖的获得者。是的,“是否获奖”曾长时间被作为一种选书标准,一定程度上,这种标准并没有错,甚至会找到真正想要的书。但问题在于读书这事,是要分阶段的。

    有些书,读早了,会磨灭读书的热情。有些书,每个字都认识,但连最基本的情节都串不起,何况是思想内核呢。回顾起自己最初的阅读史,关于内容本身确实不太记得。但作者所传达的关于思想、文学的美感,的确影响了我。

    但有些书,我的确读早了。

    就像你问我,莫言的《丰乳肥臀》到底讲了啥?我会说,只记得主人公强奸了一个死尸;那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讲了啥,印象最深得大概是两个少年去扒拉一个老太太的裤子,目的在于看清女性身体构造。

    这样的回答简直就是对莫言、余华的侮辱,可那就是我真正的记忆。中学时代看书,似乎仅仅在于看个情节。

    至今,我都无法说清楚《百年孤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到底表达了啥,但那的确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啃完过的书。这样的阅读其实意义并不大,但起码有一点,那就是塑造了阅读习惯本身。

    那时的我,课间十分钟都会翻开书来看,也会冒着被老师逮住的危险从五楼跑到二楼借书。为了一份特别的爱好,我已经学会了同权威斗争,并甘愿忍受阅读本身的压抑和无聊。也正是忍受过那样的无聊,才培养了我对阅读的一份耐心。

    在6年多的阅读旅程中,其实并没有读过很多书。从早期的纪伯伦、席慕蓉、林清玄、张晓风、汪国真之类,再到后来的余华、莫言、路遥、马尔克斯之类,再到如今的毛姆、黑塞、保罗·艾略特,细算起来也不过百来本。

    期间,阅读喜好也发生了巨变。从痴迷文字本身,到对大师的尊崇,再到如今对自我感受的重视。阅读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消遣、一种爱好,而变成了一份精神寄托。

    大学之后,我像很多人一样迷茫。我企图通过阅读寻找答案,关于人生方向、关于人生意义。

    在最迷茫、最压抑、最无助的时候,我幸运地遇到了毛姆的《刀锋》,在书中找到了一个跟我年纪相仿的青年。毛姆给他设置了一条人生之路,让拉里最终找到了他的答案。我也曾短暂欣喜,以为那也是我的路。可人跟人到底是不一样的,我无法像拉里那样勇敢、洒脱、随性。

    我不甘心,所以又去读了《人生的枷锁》。但故事的结尾让我失望透了,菲利普还不如拉里。拉里至少为了自己的答案敢于付出那么多,但菲利普竟然匆匆结束了自己的探寻。但我失望痛苦的原因,仅仅出于一种恐惧。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自己会变成菲利普。那个时候,我还是没能参透平凡的意义。

    后来的日子里,我又读到了黑塞、保罗·科埃略。他们跟毛姆很像,都在探讨生命意义这个话题,而且作品里都充斥着个人实现、人生意义这样的探寻。但由于在这之前,阅读过毛姆的作品,所以即使他们二位的文字优美如诗,也依旧无法撼动毛姆在我心中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毛姆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没有之一。

    何谓一本好书呢?其实标准实在太多了。但于个人而言,一本能引起共鸣的书应该就是好书吧。这种共鸣,我在毛姆那里找到了,也在黑塞、保罗·艾略特那里找到过。

    遗憾得是,在马尔克斯、莫言、余华等诸多其他名家那里,并没有找到我想要的东西。当然,他们依旧是很优秀的作家。只不过20多岁的时候,我不关心人类,我只关心自己。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不怎么读中国作家的书了,无论古今。因为在中国,大多数作家都给我一种厚重的时代感。这种时代感,甚至在阅读莎士比亚时都没有感觉到。

    毛姆曾在回忆录说:“单调的日子里,唯一令人兴奋的就是我读的书和自己的思考。”读书不仅仅是识字听故事,思考才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毛姆一样,读书伴我走过了所有的伤悲、困苦、迷茫。书中的人物、书的作者,都曾指引我。

    我曾对大学主修的心理学失去兴趣,我也曾无知地以为哲学一无是处,但文学似乎帮我打通了这其中的联系。无论是心理学、文学还是哲学,其实探讨得都是人的自我实现问题。

    如今,我会继续攀爬阅读的阶梯,也开始接触一些哲学课程,同时也不会落下心理学。因为我知道,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如果我读得足够多,思考得足够深,那么漫漫人生路,我将无所畏惧。

    毛姆在24岁的时候,已经构建了一套体系完整的哲学。

    那么我也会向他看齐,努力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

    “要努力去做事,拼命地想问题,这才是自己的救星。”

    说这句话的王小波就是一个沉默的有趣的思考者,所以趁年轻,一起阅读、一起思考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段阅读进阶史,一段思想成长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xv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