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日常交往中,我们与人产生问题或矛盾时,喜欢用一个词:换位思考,试图让双方理解彼此,从而达到包容或者接纳。家庭中,当配偶做了令你不快的事情,是愤怒地反怼回去还是选择包容接纳?
通常,愤怒产生的原因有:一是心里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释放内心的愤怒;二是小时候未被满足的心理,成年后,力量变强,当仍被满足时,容易产生愤怒。只是这股愤怒的力量指向之处,遍地狼籍。
怎样处理这股情绪,大部分取决于个人当时的心态:是小孩心态还是成人心态?
无论是面对对方的愤怒或对方的何种心理状态,都表示全然接纳,这便是一种成人的心态。“我接受你对我的接受,我也接受你对我的不接受;我接受你的平和,我也接受你的愤怒。”这大抵就是一种成人状态。
但话又说回来,家庭不是一个讲逻辑和道理的地方。面对孩子,我们不适合讲太多的道理,道理是最容易让人失去动力的东西。而且世事变幻太快,成人的经验和道理未必会对孩子未来的人生有太大帮助。夫妻之间更不需要讲太多道理,家庭里没有“真理唯一性”的论争,非要争个我是你非,你高我低,又能怎样?家庭生活中,很多时候错就错在“你说的做的都太对了”。
所以,面对家庭里的纷争,既要能及时从里面抽离出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看待问题,能判断出背后的需求是什么?也要做到能“入戏”、会“入戏”,即当导演也作演员,陪着导演完这场戏。戏演完了,对方自然也就释怀了。
要做到能“入戏”,会“入戏”,就需要放下身上的傲慢。傲慢放下之后,身上的气息就变的柔和,无形中会抵消空气中的硝烟味儿。
抽离和“入戏”,就是一种尊重。
二
尊重,在NLP里,指一个人对系统做出的贡献越大,越容易受到尊重。要想做出更多的贡献,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没有能力就无法实现更多贡献的可能。而这份能力的实现,是对一个“成年人”的要求。
孩子由最初婴儿对母乳的需求——一种完全依赖型,一点点发展他的自我需求。以至于忽然一天,家长发现自己“不被需要”了,请不要失落,那要恭喜你:孩子已经在慢慢长大了。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把经验传递给孩子,但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
对孩子的尊重,是指家长尊重作为孩子应有的权利:可以自由、可以任性、可以反抗。叛逆无处不在,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这种“反抗”不是一种不尊重,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请不要随意贴上“不尊重”的标签。
有时候,不允许孩子这样那样,实际源于我们自己本身对外在恐惧的投射。这种投射时间久了,孩子容易踟蹰不前,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三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有能力选择自己人生的轻松满足成功快乐。奔着这个目标,享受过程目标里的快乐与忧伤。有何不可?
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孩子,所谓爱和自由,所谓顺应孩子心理,并不是简单的顺从和迁就,这里面有“跟”和“带”的技巧。引导孩子向着更幸福的方向,是家长的责任。
当我们以一个成人的姿态尊重孩子时,孩子也会尊重作为成人的我们。
“ 当你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灵魂,你就会对孩子保持一种尊重和理性。这样的尊重和理性往往是规矩和爱结合的前提条件。
相反,如果以占有为目的,你就很容易失去基本的教育理性和界限,当孩子依赖你,愿意被你占有的时候,你对孩子百依百顺。当孩子要独立的时候,你又容易滥用规矩,阻挠孩子的成长。”
四
NLP践行日记:接纳与尊重(23)2018年8月3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