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隐含前提!
比如:夫妻吵架的隐含前提是,你应该理解我;我们跟爸爸妈妈撒泼的隐含前提是,爸爸妈妈是包容我们的;我们生气的隐含前提是,事情不该这样,应该那样……
隐含前提,好处是可以加快一个人信息处理速度,比如,在远古时期,看见狮子就跑的人生存能力更强,这样的人就成了我们的祖先,而在那思考为什么的就被吃掉了;坏处是容易让人固执、偏见。
今天我们来聊聊隐含前提思维模型——查理·芒格100个思维模型中的第15个,揭示思维背后的逻辑。
本文依然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何谓隐含前提思维模型、生活中的隐含前提效应、怎么更好的应用,供参考。
01、何谓隐含前提思维模型
一、隐含前提
凡事皆有因!
而大部分原因不外显,让人不易发现,以致经常忽略,被认为理所应当。
如,一个人有的很多观念、情绪、性格、行为,都源自一些隐含前提——知识、见识、胆识,而这三识又受到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影响。
二、隐含前提的两种类型
1.事实判断型;
所谓事实判断,指的是基于存在或发生的事实做出的判断,如,多吃橙子可以补充维生素,这里假定的前提就是,橙子是富含维生素的。
事实判断是客观的,是唯一的。
2.价值判断型。
所谓价值判断,指的是根据我们的价值观做出判断,如,家长跟孩子说,你要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将来才有机会出人头地。这里面隐藏了一个价值判断假定——你应该出人头地。
价值判断是主观的,是非唯一的。
BIC有效沟通法,强调的就是,人与人沟通要基于事实进行判断而非价值判断。
如,员工经常迟到,找对方谈话,不能说“你又迟到了”,而应该说“公司9点上班,你今天9点半到的公司”。
“你又迟到了”,隐含的前提是——我的价值观认为,你不应该迟到,迟到是不好的表现。
而,“公司9点上班,你今天9点半到的公司”——说的是一个事实,没有做任何的评价。
基于事实做的判断,不会或者较少地引发对方情绪,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三、隐含前提思维
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
生活中,我们经常忽略事实,忽略我们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固定思想,固执地认为有些事情就只能这样做,偏见地认为有些行为就是错的。
隐含前提思维,唤醒我们有意识地思考,揭示思维背后的逻辑,让我们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四、隐含前提思维模型
所谓隐含前提思维模型,就是将隐含前提思维应用到解决问题上。
在解决问题,做决策、行动前,进行有意识地思考,弄清楚事情背后的原因,找到关键点,从而系统全面的解决问题。
02、生活中的隐含前提效应
一、鸟笼效应
心理学家詹姆斯和物理学家卡尔森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天,詹姆斯对卡尔森说,“我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卡尔森听了,当时不以为意。
没过几天,詹姆斯就把一个漂亮精致的鸟笼当做礼物送给卡尔森。不久,卡尔森就发现了一件特别奇怪的事,只要有朋友到他家里来做客,看见了鸟笼,几乎都会问他鸟到哪去了。
刚开始,卡尔森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向朋友解释,自己从来不养鸟,这个鸟笼只是别人送来的礼物。
但是,效果并不大,依然有朋友不断的问相同的问题,这让他不胜其烦。终于有一天,卡尔森到商店买了一只鸟放在鸟笼里。
这就是“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就是指人们在偶然获得的一件自己原本不太需要的物品,为了避免浪费或者其他原因,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继续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二、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如果一个人在最初的交际中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触,这种第一印象留下的好感也会对以后的交往产生积极的影响。
虽然这个效应人人皆知,甚至到了老生常谈的地步,但这其中确实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规律。因为我们都习惯对看见的人与事进行归类和整理,简单来说,就是“贴标签”。
当我们接受到来自外部的信息,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认知的框架,后来接受的信息就被整合到框架上,一旦定型就很难改变。
03、怎么更好的应用
其实,忽略隐含前提,选择直接接受结果同sr思维(刺激-反应)一样,也是大脑一种“省力—最少耗能”模式!
我们大脑天生就这样,生活中无法避免,但是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让生活好一些吗——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所以为了更好,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改变:
一、察觉到隐含前提
佛教讲因果,有一句话叫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菩萨深知因果循环规律,所以从源头上来约束自己,也就是从自己的起心动念都要看好。莫种恶因。而众生不识因果不信因果,图一时贪欲而种下恶因,等到果报来时痛苦万分,却悔之晚矣。
所以,遇事,行动时,要做系统全面的思考,察觉到隐含前提,从源头抑制问题的发生,或寻找问题的根源,斩草除根。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
所谓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对命题、思想论证和观点进行梳理、鉴别与评估;而非我们生活中误以为的杠精、怼人。
这里介绍一套培养批评思维的方法:
1.查证事实;如看出处,搜索查验,做信息源管理;
2.自我察觉;有意识的调取自己储备的知识、见识进行判断;
3.警惕对立;世间很多事情并非“非黑即白”,不要落入简单对立陷阱;
4.检查因果;避免陷入简单归因、混淆相关和因果关系,因果倒置陷阱,对所有的因果判断多一个心眼,无法给出充分的理由时,不要下意识的接受。
批判性思维,帮我们找到正确的隐含前提。
三、必须型思维转变成更好型思维
世间本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的,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事情是有一个相对更好的处理方式。
所以,遇事并非就按照既定的方式做,在行动前有意识地做一些思考,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不为良策。
如,前面说的夫妻吵架的隐含前提是,你必须理解我!
夫妻间必须要理解吗?必须任何时候都要做到理解?也许夫妻间理解是一个比较好的相处方式,但是可能遇到问题及时沟通是更好的相处方式——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做到何时何地都能理解对方。
再比如,我们跟爸爸妈妈撒泼的隐含前提是,爸爸妈妈是包容我们的!
爸爸妈妈包容我们,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撒泼吗?我们就可以把不好的情绪丢给他们吗?
正如那句话说:我们总是把最好的一面留给陌生人,而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我们的爸爸妈妈!
对吗?也许,爸爸妈妈包容儿女是一种很好的相处方式,但是可能相互包容、友好沟通是更好的相处方式。
遗憾的是,世上无最好;幸运的是,追求更好的权利在我们手上,我们可以选择放弃那份必须,追求一份更好。
04、写在最后
生活中,隐藏前提无处不在,人的思维,本质都是推断性的,我们通过隐藏前提做出的快速判断,其实背后反映的是我们的潜在认知和观念。
而隐含前提思维模型,是要我们进行深挖思考,透过现象来洞察本质。不论是遇到问题,还是和人沟通,或者是学习新的知识,都可以深挖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找到了真正的源头,最后针对源头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
以您共勉,谢谢。
图,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