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旅途壹品创联网文纵...壹品创作者联盟
壹品创联网文纵横公会与你同行(59)头脑风暴

壹品创联网文纵横公会与你同行(59)头脑风暴

作者: 悟莘斋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1-03-07 18:20 被阅读0次

3月5日20:21,壹品创作者联盟(以下简称“壹品创联”)网文纵横公会头脑风暴公社准时召开“武林大会”,集结各路“英雄好汉”到场“听海观潮”“一览众山小”“一语道破天机”。

经过一天的投票,3月5日公社心灵捕手——“七大名捕”评选结果已揭晓,他们依次是:悟莘斋主人哭泣的橙子班小君诗源怀冰紫陌心颜小桃爸爸膏膏若冰_68765(每月获评心灵捕手次数最多者自动成为月度心灵捕手,每年获评心灵捕手次数最多者自动成为年度心灵捕手)。

头脑风暴(2021年3月5日):

一、思考与探讨课题(哭泣的橙子命题)

去年,一个多年不见的高中同学,突然给我打电话,寒暄几句就说孩子上学着急用钱,问我能不能周转一万,说实话我当时确实有些诧异,毕竟很多年都没联系过,一开口就借钱,心里多少有些反感,但是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他又接着说,外面欠了他二十万工程款,然后又给我摆了一堆的困难,说得我也不好拒绝就借给他了。后来他再也没有联系过我,更别提主动还钱了,上个月我有点缺钱就打电话给他,他说别人欠他的工程款没还就把电话挂了。

前几天,表妹给我打电话说她的电动车剐蹭了别人的车要赔钱,我二话没说直接转了五千给她,结果第二天听别人告诉我,她打牌输了个精光。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有过类似的经历,做人要善良,但是我们一定要看清事情的真伪,分清自己的善良有没有给对人。

今天的话题——

为什么很多曾经善良的人会变得不再善良?

二、思辨与华山论剑(按出场顺序)

哭泣的橙子:

不能对所有人和事一味地善良,很多原本善良的人为什么变得不善良,是时代变了还是我们变了?为什么现在人们的同情心变得越来越淡薄?是有些人在透支公众的信任还是有别的原因?

我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善良总被人透支。广东一网约车司机为了救一名素不相识的孩子的命,一连闯了好几个红灯,把孩子送到医院,为此他要面临罚款和被吊销驾照的风险。交警说需要医院和被救孩子的父母作证,可是孩子的父母却不愿意作证声称该网约车司机与此事无关。后来交警部门取消了对司机的处罚,网上很多人为此心寒,说这是现实版农夫与蛇的故事。从本质上来讲人都是复杂多面的,有时候很难分清善与恶。反正被同学借钱很尴尬,还钱的是大爷,柿子总挑软的捏。知乎上有个问题——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有个高赞回答是——人性最大的恶,就是消耗别人的善良。诚然如此。世间万物,最难填的是欲壑,最难测的是人心,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善良以待,需要自己把握尺度。

第二,善良很容易被异化。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善良的人被卖假货的欺骗了,后来习惯成自然,事实上这不是善良而是纵容,其实大多数人原本是善良的,但如果周围的人都是恶人,自己很难生存下去,善良的人也会慢慢被异化。中国文化一直说“不争即是争”,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争就是死,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犯错成本的。

法国著名思想家罗曼·罗兰曾说过,“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善良应该是我们做人的重要行为准则之一,但善良应该有尺度和底线,不可盲目善良。例如,乐于助人是一种善良,但你必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能过度地损己而助人。面对别人过分的要求时,应该予以予拒绝,守住底线。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现在的小孩子会因为电视和网络过早进入成年人的世界,我们唯一崇高的是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善良,所以“感同身受”就是个伪名词,比如“碰瓷”和假装残疾人乞讨。

善良没错,可是这个社会病得很严重!别只看到表面的东西,善良才是最高境界。至于该对谁善良,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一把“尺子”。

历史上项羽的一时“心善”,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最终项羽四面楚歌的时候,刘邦并未念及当初的恩情而放他一马。现在的同理心很难的,有时候人总是很难拒绝一个人,就像是最近网上流行的依恋型人格一样。

善良要有尺度。太懂事的人,受伤的总是自己。“多情总被无情伤”,爱情里,太懂事的人总是被欺骗、被伤害。因为理解对方,总是委屈了自己,比方说约会的时候,理解对方工作很忙,于是纵容了对方总是迟到,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过节的时候,知道对方没有钱,就省去了各种礼物,爱情变得一点都不浪漫,但现在有很多人就是因为钱,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可以把一个人养废——对孩子过分地“善良”,可以把一个孩子养成废物。这是因为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前几天,我在小区门口看到阿豆的儿子在摘花,隔一会儿又把老李家的花盆打烂了。孩子很调皮,大家可以理解,但随便破坏别人的东西,就让人很不能理解了。前天下午,老李找到阿豆理论,阿豆一个劲地说,“孩子不懂事,多包容,多原谅。这花盆的钱,我赔。”

现在乞丐升级了,直接提供二维码,这也很好,不捐钱也行,都是自己的心意没有必要计较那么多。

看过我家附近有的店铺也有这个活动——了解当代年轻人最想做的工作是什么?

善良的代价太大,有的人因为善良遭受了网络暴力。比如一个抢劫犯去抢银行这件事对大多数人而言就是恶,可他抢劫却是因为他得绝症的妻子,这对他们家人来说就是“善”。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很多事情都是扑朔迷离、很难分辨真假的。再比如日本和韩国因为阶级分化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均和社会层面的上升通道被堵死。

那要区别对待和分开来看,正如现实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美好的品质,成为值得被爱的优秀的人。善良一方面是社会文化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个体认同善良的结果。善良的本质是同理心,有些人理解善良是在“非善即恶”的绝对的片面的语境下,世界不能用非黑即白的眼光来看待。善良如果脱离了具体语境、自我,或是其他美好品质,就会变成道德的标尺。

一个富豪为贫困地区捐了1000万元,和一个普通人尽自己的力量捐了几百块钱,这两者都是善良的。

善与恶可以相互转化也是同理心的一种体现。

如果你想失去这个朋友,就去找他借钱。

一男子在网上认识一名“妙龄美女”,并发展成为恋人关系,一年多的时间内,女友以各种理由向其索要11万多元,却就是不肯与他见面。男子发觉不对劲后报了警,经过警方侦查,“妙龄美女”原来是一名“抠脚大汉”。这样的事情很多,我们这边的真事无非都是关于财色、“杀猪盘”什么的,比如一普通女子遇上“高富帅”结果被骗财骗色。

我还发现有个好玩的事,发现我家附近有一个女子形体培训学校,成为高端VIP需要交四万五千元,入门需要交一万六千元,成为超级VIP需要交两万五千元,我看到有很多人报名了,据说是培训礼仪、化妆和形体训练等。有钱人就是好骗,可那些所谓的老师都是一些幌子。还有之前有的人非法集资,说可以有百分之十五的利润,吸引很多人去投资,后来投资商跑路了,结果发现已经吸收了七千多万元投资款,不是银行而是一家所谓的理财公司。“投资商”中有一个老太太,卖了大半辈子菜攒了七十多万元全投进去了血本无归,现在没办法又去卖菜了,晚年不幸啊!

中国人最爱“小道消息”了,或是那些所谓的“熟人”。总结起来就是一条——投资时发现有百分之六以上利息的,要考虑清楚是不是骗局。还有2018年的“p2p”项目很多,我当时投资亏了两万多元,差点没爬起来,所以钱是赚不完的却是亏得完的。

班小君:

感觉善良本身就很难区分,这倒是真的,还是觉得善良不能一概而论,好人会做坏事,坏人也能做好人。

我小时候借给同学钱,她没还我,我也不好意思要。后来我就再也很少借钱给别人啦,家人除外。实在张不开口,就像慢慢学会砍价一样,被骗多了,学精了。我爸的价值观和我就不大一样——对事情的看法不大一样。我爸从我小时候就对我说,做人不要太善良,可能和我性格软、喜欢哭有关系。

善良泛滥很可怕,很难定义它,比如我遇见街口地铁要钱的从来不给(唱歌好听的除外),但我不觉得自己不善良。有手有脚为啥去要饭,如果家里真的有困难,寻求帮助的途径有很多。

我看到过,确实很感动。必须有一些人先去捐出爱心,才会带动更多的人。这个老板最大的成功是真诚。

善良是相互的,很难区分它,比如一个老师很严厉,可能会打骂学生,而另一个老师对学生很亲切,可以说是一种纵容。相比之下,哪一个更善良?

的确,我哥做生意,我给了他一万块钱,虽然没有起很大作用,但也表达一片心意。说是借,其实一早就做好了他不还我也没事的准备。如果我心里有一点舍不得都不会借,钱是最伤感情的,但钱远没有真情金贵。

诗源怀冰:

看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秦法规定遇到抢劫时,人在百米内必须见义勇为,不然都要入刑。现在的问题是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老人?这就是社会为善良赋予的代价。

《三字经》开头就说“人之初,性本善”,儒家思想大多一直认为人是性本善的。我认为关键还得看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偷东西,一开始你去偷是有羞耻心的,可是没人管到你的时候,一次两次之后,你还有羞耻心吗?没有了吧。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只求于心无愧对我来说就是善良了,现实好,人都是生活在现实中的。

儒家文化一直有“人伦”的存在,“伦”是什么?就是从自己到周围一群人的关系,以自我为中心的,就像一颗石头砸进了水里,周围泛起一轮一轮涟漪,这石头就是“自我”。那么善良是什么,也是“人伦”中的——就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就是善良,然后推及他人;如果对整个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有好处,那么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都会说他是善良的。

悟莘斋主人: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算是人性之问了。有句话叫做“突如其来,必有古怪”,有的感情不论隔绝了多久还是有温度的,有的感情哪怕是与对方天天见面,也感觉不到温暖,甚至可能随时会寒了自己的心。所以,面对诸如上述问题,一定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必要去帮助别人。善良并不等同于要随时随地去呼应和满足别人对自己的诉求,凡事都应把握好适度原则,“懂得说不”与善良并不矛盾。

很多钱财借出去就像泼出去的水,怕是再也难收回了。

很多善良的人感觉到自己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比较容易发生质变,甚至会走上报复社会或他人的极端,这就是“人性其实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也看得出人性的复杂与多变,很多人自顾不暇、身不由己,当遇到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人和事的时候,可能会权衡自己的真实情况有所选择地施以援手,但很多时候还是枉费了自己的一片好心。

既然如此,我们在遇到种种类似的情况时,要么就去力所能及地予以回应或帮助,但是如果无能为力或者自己感到捉襟见肘的时候,不妨就做一个倾听者或引路人,从另一个角度帮助别人,如果别人不领情,自己也不必感到伤悲,因为谁都有自己的苦与难,只是别人未必看得懂。

感同身受同样是个相对的概念,我们不可能替代别人去思考问题,也不可能做到与别人的思维完全一致,但是可以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去思考或共情于别人的感受,这已经算得上是某种程度上的“感同身受”了……

特定条件下,善恶往往只是一念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比如在极端条件下,两个人在沙漠里只有最后一点保命的水,如果一方选择成全对方,那么作出牺牲的一方大概率是先“走”的,这是最考验人性的弱点的极端时刻。那么什么样的人,对方会作出这样的牺牲呢?那就是爱对方胜过爱自己的人。因此我们在界定善与恶时,其实也是要分清一方施以善恶的对象的,不同的对象、环境、条件,也会产生不同的界定标准。

“杀猪盘”“庞氏骗局”“空手套白狼”,种种案例屡见不鲜、比比皆是,但是总有人上当受骗,让人防不胜防。这也可以从人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就是每个人都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反复或动荡,面对外在环境的变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慎之又慎还是会稍有不慎,后果很严重。

紫陌心颜:

为什么很多善良的人会变得不再善良,或许是因为自己未曾被善待吧。生活在这个社会,很多人都自顾不暇、一模一样,而且我觉得“人善被人欺”这句话是真的。

比如说捐款,有家长就会在孩子面前说“有什么好捐的”。我真的觉得现在很多小孩子都没有以前的小孩子那样单纯,甚至现在大人在教孩子时传递的价值观也会有问题吧;再比如我们以前看到老人行乞,会觉得很同情他们,会给他们钱,但现在的孩子会故意去嘲笑老人。反正我觉得,我没有以前那么善良了,感觉越来越现实。

我刚看到一篇文章《套餐A》,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讲的是一家牛肉面店,免费给困难的人提供晚餐,为了不让对方尴尬,只要说出“套餐A”就好。后来很多店都开展了这个活动,还有人要“捐”套餐A。我看完之后很感动,但我觉得很多人说不定在心里说店主傻吧。

我觉得善良是会被传递的,希望善良的人再多一些,这个社会也会更美好一点吧。

我觉得很温暖,还有以前看到的——在网上搜“动脉在哪里”,然后会弹出很多安慰鼓励的话。

没错,善良可以相互传递。

小桃爸爸膏膏:

我不赞同“性善论”,人类归根结底是一种动物,而动物的天性是自私的,面对严酷的自然生存考验,它们必须要首先以自己的存活作为优先选项,只有这样才能经历重重考验存活至今。

但是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仅仅凭动物性属性是无法存活的,因为社会提倡对整个群体有益的行为,排斥损害群体利益的活动,因此才有了法律和道德。

我国儒家思想讲中庸,道家讲平衡。说白了,所有事情都需要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过分倾向于哪一方都不行。人过于善良会丧失自我,过于自私则会被社会抛弃,所以善良需要把握一个度。

人不能完全失去善良,心中毫无善念的人与魔鬼无异,我认为应该在保证自己底线不受侵害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善意才是正确的做法。

我觉得目前的问题是金钱过于万能,当金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时候,人心就会变黑。

其实从普遍性上来看,人们会行善或者作恶也会受到成本的影响,假使搀扶老人没有被讹诈的后果,相信对这些人伸出援手的情况会多出很多,但现实是你可能会因此付出自己无法承受的代价,因此多数人都选择无视。

作为骗子来说,一笔钱可能使他沉浸在无比的快乐之中,因此所受的良心谴责也就变得无所谓了。

其实人心的变化都是随着环境而改变的,如今贫富差距过于悬殊,许多底层人士可能奋斗终生都无法实现顶层人士的最低享受,导致许多人都动起了歪脑筋。夫妻反目、兄弟成仇、朋友为敌、子女不孝,这些事件中几乎80%以上都是因为钱。为什么钱会导致如此多的争执,因为大家都缺钱。

若冰_68765:

有人曾说,“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对方就敢坏到肆无忌惮。”虽然说善良是一种美德,但是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能毫无原则地善良。心肠太好太善良的人,容易被人当成“软柿子”。因为你太好说话,所以大事小事都要来麻烦你,而你因为善良,不好意思拒绝,却因此给自己增加了很多麻烦,往往导致不但自己的工作完不成,还需要去帮助别人的情况发生。

无原则的善良会变成别人伤害你的资本,所以善良是要有底线的。就像以前看到“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讨论一样,这里面不仅是善良与否,也不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还有很多社会问题。

整个社会大环境、社会公知是不是惩恶扬善,是不是让善良的人付出心血汗水,然后再付出泪水。现在大街上乞讨的,有时候真不一定是“穷人”。有一些人在消费人们的善良。我记得曾看过一篇文章——有一个在广州乞讨的“乞丐”,平均每月往家里汇2万块钱,比一个农民工辛辛苦苦几年挣得还多。

所以,不能对什么人都“善良”,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善良的本质不能丢。我以前看见乞讨的就给钱,现在很少给。以前给一块钱,乞丐赶紧说“谢谢”;现在给一块钱,他们连眼皮都不翻。是不是我也没有以前善良了?

倒不是因为乞丐的态度问题,就是感觉现在有些乞丐是“假货”。总的说来,还是善良的人多。或者说即使没有去施舍别人,不去做一个“善良”的人,至少不去做“恶”人。

我去年回老家,听到一个真实的事情,有一家人的邻居很穷,每逢节日这家人都给邻居送点东西,年年如是。去年中秋节,自己家里人有事,没在家过节,也没给邻居送东西,他们回来之后,那个邻居竟上门质问“为什么没给他送东西,家里什么都没买,害得他没过好节”。这个事情也充分说明了“斗米养恩,担米养仇”的道理。所以,善良需适可而止。

对于捐款这事,真不能光看数量,要看捐款人的实际情况。爱心不完全是用数量来衡量的。如果一个人的善良被别人故意“消费”,或者被他人误解而付出了很大代价,他就会慢慢变得不再善良,甚至报复性“作恶”。

只要别贪小便宜,一般不容易被骗。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追求高层次的东西。有钱人的钱往往来得容易,所以花着也不心疼。现在好多这种类型的培训都是骗人的。什么事都去政府闹,他们投资的时候怎么不先去咨询一下政府?

听说过“e 租宝”吗?这还是曾经的正规公司呢,最后崩盘了。我同事家里做点小买卖,先后投进去500多万元,其中还包括借亲朋好友的200多万元。这种资金盘林林总总,吃亏上当的人很多,但总是有人前赴后继地上当受骗。

江南深白:

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只不过现在很多事让人不能辨别真伪,包括身边人亲身发生的事都不知道真假。一方面自己需辨别,另一方面自己付出了就不要期盼有回报。这样日子过得可能会心安些。

沧浪雪3366:

花出去的才是钱,存在银行的是别人的钱。

投资商还是“杀猪盘”?现在“杀猪盘”可多。

沐浴阳光啊:

为什么很多善良的人会变得不再善良?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要去查一查“善良”的本意。《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心地纯洁,没有恶意。

如果这样说的话,我觉得就有很多人误解了善良的意思。比如说,你的亲戚朋友向你借钱,你借给了他。当他不能及时还你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你的善良换来的是“狼心狗肺”,你就开始怀疑是不是“好人不一定得好报”。其实,你是错误理解了“善良”。因为当初你借钱给他,也许是碍于情面,也许是迫不得已,其实是跟善良没有什么联系的。在善良的范畴内,是跟物质没有任何牵连的。它仅仅是指心理上的一种本质——心地纯洁,没有恶意。而你之所以借钱给他,是有目的的。如果仅仅是出于你的善良,甚至你对他的支持或者帮助仅仅是出于同情,那么你就不会纠结于他还与不还的问题。

这样看来,这个题目本身就有问题。题目当中出现的善良的人,其实是出于有目的的作为。他们所谓的善良的举动,仅仅是为了得到回报或者他人的感激涕零,或者是别人加倍的回馈,又或者是获得媒体的关注、得到世人的赞扬,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如果是出于这种目的,那么他们的举动就不能称其为善良。如果他们因为没有得到“回报”再也不做他们所认为的善良的事,而变得不善,只是回归了他们的本源。我觉得这样的人本来就不是善良的人,不能把他的行为叫做“善良”。

大家都知道草根歌星朱之文。在他成名之后,为家乡修路建校做了很多好事,也把钱借给了父老乡亲。后来有网络报道说,父老乡亲嫌他给的钱太少,甚至有些人因为要拍视频赚流量,居然把大衣哥家的门给踹坏了。可以说朱之文的行为是善良的,他尽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生长的那片土地做些贡献,但是,那些乡亲们的举止却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他们的欲望被无限放大。事情演变到这里,如果继续忍辱,做一个所谓“善良”的人,那么他的善良就是伪善,或者说是懦弱,并非真正出于善良。对好人行善叫善良,对恶人行善是纵容。所以说,大衣哥把踹门之人告上法庭,也是行善之举。

我觉得真正的“行善”,可能只是一个暖心的微笑,或者冬天里的一杯香茗,甚至是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以成为善举。它所渗透出来的就是人发自内心的、毫无恶意的、心地纯洁的鼓励与支持,这个才能称为“善良”。即使跟物质有关,那么小学生的三五元钱和大富翁的几百几千万的捐款,只要不是出于宣传自己的目的,那么才能称为“善良”。所以说,善良的人永远是善良的,打着善良旗号的人,终究会被生活揭开他真实的面目。

另外,媒体宣传如果仅仅是为了烘托社会氛围,营造正能量的社会风气,那么即使捐赠被宣传,也是善良的。

所以说,善良的人终究是善良的,不善良的人即便打着善良的旗号,也无法掩盖其不善良的本质。请不要说“善良的人也‘变得’不善良”这样的话了!

三、后记

广大优秀的简友们,经历了一场曼妙的头脑风暴后,你是否有对其中的些许文字产生共鸣或有更加精彩的论述在脑海中灵光浮现,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域留下你的精彩观点和感受,同样欢迎优秀的你加入网文纵横公会之家,共同推进壹品创联建设发展,为简书注入生生不息的人气和能量,让你我行走在文字江湖中充满力量。

往期回顾:

壹品创作者联盟

壹品创联网文纵横公会与你同行

我在简书《菲斯杰龙凤书香岛》小岛等你来继续华山论剑,头脑风暴思考与探讨课题开放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壹品创联网文纵横公会与你同行(59)头脑风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co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