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心归处是敦煌》~(完结)

《我心归处是敦煌》~(完结)

作者: Roy罗恩 | 来源:发表于2020-09-12 22:13 被阅读0次

    今天把《我心归处是敦煌》看完了,说说想法。

      莫高窟创建于公元366年,迄至14世纪,其间连续建造时间达千年之久。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石窟艺术圣地,至今在1700米长的断崖上保存了735个洞窟(包括南区和北区),45000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此外,1900年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了公元4—11世纪初的50000多件文献和艺术品。

        敦煌西千佛洞保存了公元5—14世纪的22个洞窟,818平方米壁画,56身彩塑。安西榆林窟保存了公元7—14世纪的43个洞窟,近5200平方米壁画,200多身彩塑。世界上没有另一处佛教遗址能如莫高窟般绵延千年持续建造,又保存有如此丰厚博大的艺术和文献珍宝。

    简单相信,傻傻坚持

    对于幸福的理解。樊老师认为人生的幸福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活着的理由,有意义地活着的理由,以及促成他所有爱好行为来源的那个根本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可以让他面对所有困难,让他最终可以坦然地面对时间,面对生活,面对死亡。所有的一切必然离去,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

    临摹需要达到无我之境

    樊老师说为了忠实于壁画的原貌,首先要求临摹者锤炼描线的技巧,因此每个初到莫高窟的年轻画家,都必须在老院长段文杰的带领下进行描线的基础训练。来到敦煌的青年画家们,总是被老先生们告知,“先收起艺术家的浪漫和激情”,“先喝惯这里的水,吃惯这里的饭,临摹十年,再谈创作”。

    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同时,为了节约纸张,他们第一次用淡墨,第二次用深墨,第三次用浓墨,然后再反过来在背面练习,如此反复锻炼腕力。 画家必须把心念完全集中在古人的线条、笔触和色彩中。临摹的顿悟,总是需要在很长时间后才发生。艺术观念的冲突总是会在多年以后突然在心中消融。

      为古物而生 为敦煌而生。“心归何处?书名就叫《我心归处是敦煌》吧!”

相关文章

  • 《我心归处是敦煌》~(完结)

    今天把《我心归处是敦煌》看完了,说说想法。 莫高窟创建于公元366年,迄至14世纪,其间连续建造时间达千...

  • 我心归处是敦煌

    《我心归处是敦煌》是一本书,朋友推荐读的。说实话,我没有去过敦煌,所以一开始我有点怀疑,我能产生共鸣吗? 书的作者...

  • 《我心归处是敦煌》

    九月和几位好友一拍即合的组成读书会,一起认真看完一本书,惭愧至极,在之前竟然从未听说过“敦煌的女儿”,也从来...

  • 我心归处是敦煌

    文 梁树丽 01. 初识这本书是在读书交流活动中,同样吸引我的依然是名字。 我喜欢这个名字:我心归处…我们甚...

  • 《我心归处是敦煌》

    看书是件让人值得尊敬的事,我自嘲喜欢拿书来催眠,效果不错! 我最喜欢看的是传记,尤其是一生的命运!说不出为什么,

  • 我心归处是敦煌

  • 读《我心归处是敦煌》

    怀着对敦煌中华文化艺术隗宝莫高窟的好奇心,初读这本樊锦诗老师的自述,从老师做为一代莫高窟守护人的人生经历中了解了莫...

  • 《我心归处是敦煌》摘要

    一本书中能让你有感触,有打动你的地方,这就是你和它的精神火花,也是你的精神的契机处。 喜欢这种大气象大格局的自述,...

  • 读《我心归处是敦煌》

    作为西北甘肃人,从未去过敦煌是我心里的一点遗憾。好在敦煌莫高窟在上海举办过好几次展览,我有幸去看过两次。 如果说最...

  • 读—我心归处是敦煌

    最近在看一本有关敦煌莫高窟的著作,作者名樊锦诗,提到敦煌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不陌生,在小的时候我们都曾学过有关敦煌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心归处是敦煌》~(完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eg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