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刚刚过去的学期可以按自己的设想,做一些课程开发工作。所以翻开这本书,很快就读了进去。
在王荣生教授条分缕析地讲述中,先是明确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之前的大纲还是统得过死,语文课程“教什么”,大纲或者明确指定,或者强势预设,并且由几乎替代了大纲的语文教科书予以颁布。是“教教材”得教学,往往是对教材内容的搬运。对于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的课程内容大纲仅是个大致框架而无具体着落。但是本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课标》为具有动态形成性的语文课程具体形态的多元选择预留了广阔的空间。
接着,理解了语文课程内容。之一为“定篇”(是中小学文学、文化素养在语文课程中特定、具体的内容),而另一个则为“语文知识”(广义层面的提升语感,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达到《标准》所规划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目标而必须教与学的概念、原理、技能、策略等)。
再次,理解了学校语文知识的流动性与生产性。正是这两个特点决定了语文科的课程具体形态必然也应该是多元并呈的。所以,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工作的三大准则。语文教学内容需要老师对既定课程内容的执行、重构(改编、增删、更换)。因此当前最迫切的工作,应突破对资源材料和教学法的依赖,转到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研制的注重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