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感谢
在这里,首先我要写我的感谢,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往往瓶颈的突破,就是那么一两句点拨或者一节课的思考。
感谢易仁永澄老师,他的谈话总是那么犀利,看待问题总是能抓到点子上。从28号的答疑课中,我看到他真的是很认真的在对待每个同学遇到的问题。这点我印象深刻,超过八点半我没看到时间提示,又问了一个问题,本来以为永澄老师不会回答了,但是老师还是很耐心的回答了我的疑问。永澄老师的个人魅力真的是很棒!
感谢药山老师的分享,药山老师为我的知识管理打通了七经八脉,建立了一个大框架。知识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个人知识的管理体系。之后我会分享我听了药山老师千聊做的一个关于知识管理的思维导图。
感谢可爱的助教黄采懿和碧落,你们每天的提醒就像一个定时闹钟一样,给了我们动力和继续完成下去的方向。在很多时候,我们完不成一项工作,是因为我们的意识里没有给他分配时间。黄助教不停的在提醒我的潜意识,你要做作业啦,这种声音,使我完整的完成了所有的课程,谢谢黄助教。
还要感谢我的小伙伴,知友队的慧娟。在这几天,她不间断的给我发了每天的作业,我也看到我的队友在很认真的对待每一天的作业,这也让我有了完成课程的动力。
还有所有的小伙伴们,你们的问题也加深了我对印象笔记和知识管理的理解。
二 三点体会
(1)知识管理的本质
知识管理的本质是管理自己的知识成果输出。它是个人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它的关键词我总结为“框架”。
下面是我总结的药山老师分享课的思维导图。
首先,知识管理需要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去支持,也就是对自己知识的分类。在这里我用的是六维平衡术里面的方法。这套分类标准比较全面的概括了人生的各个方面,对个人的管理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概括。这六个部分分别是:工作、素质、爱好、身体、家庭、社交。其次,知识管理需要一个流程。这个流程是:第一,是用“四问法”选择信息,存储于缓存区;第二,是对信息的整合和处理,分别放置到知识框架里相应的位置上;第三,加工成一个体系,对第三个过程重在输出,我目前只做了思维导图。
(2)印象笔记的作用
工具有效的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印象笔记打通了信息来源的各个通道。
现有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纸质的信息和网络途径的信息。
对于纸质的信息,印象笔记提供给我们的是拍照功能。它拍出来的照片效果堪比扫描,十分清晰,印象笔记的搜索功能完全能覆盖图片中的字。
网络信息的来源有优秀博客,微信文章。通过网络链接的文章可以通过印象笔记的“剪裁”功能来实现信息的互通和链接。也可以通过下载安装浏览器的印象笔记插件直接发送到印象笔记。微信平台上的优秀文章可以通过关注“我的印象笔记”开通印象和微信之间的链接端口。这两个方法解决了大部分信息存储和链接的问题。通过集合收集,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迅速快捷的搜索到我们需要的内容。
对于工具,我的观点是,工具只是一个工具,不要让工具“工具”了我们。工具是为我们服务的,能满足我们的某项需求就行。关键看你需要什么功能?问问自己你到底需要这个工具来干什么?不需要把大量时间用来研究工具的细节上,也许很多功能你根本用不上。
(3)一个方法-四问法
在任何事情之前,多问问自己是什么和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辩证和有选择的去对待你的人生。也可以更好的去选择。选择比努力重要!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节约了我们很多时间。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但这就是个事实,那就是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用在选择上。我相信在这点上,大家深有体会。
四问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得到一个脉络,从而节约了选择成本。如上图导图所示,这四个问题问完了,知识就已经分门别类按部就班了。
四问法不仅可以用在知识的管理中,在目标管理,行动管理中同样适用,大家可以好好体会。
欢迎大家和我交流你的想法和观点,知识因为分享而快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