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达人联盟无戒学堂散文
延迟退休来临,与其浪费时间抱怨,不如趁势而上迎接“新生”

延迟退休来临,与其浪费时间抱怨,不如趁势而上迎接“新生”

作者: 冰轻释 | 来源:发表于2021-03-14 22:13 被阅读0次

延迟退休实施原则公布后,吸引了众人眼球,虽然“渐进式推行”在短期内不会过度影响退休人员的感受,但是40岁及以下人群势必处在被影响的“核心区域”。尽管未来有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但是一想到自己过了花甲之年仍然要坚持上班,个中滋味如人饮水。

网络上对于延迟退休基本处于“一边倒”的否定态势,作为普通小老百姓我们应当理性面对政策出台的“苦衷”,先了解一下现有退休年龄是怎么来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确定的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而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稳步提升,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岁左右提高到了2019年的77.3岁,期间近70年退休年龄未做调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消失,再加上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延迟退休”不得不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改变它,那么就要去适应它。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小“延迟退休”带来的政策冲击:

1、保持身体健康,确保在退休前还能“干得动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身体健康都是基本条件,如果不好好珍惜“革命的本钱”,在退休之前无法继续工作,那么就会面临工资拿不到手,退休又遥遥无期的“尴尬境地”。因此,为了避免陷入困境,请尽可能抽空开启自己的健身计划。

2、珍惜工作,没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别轻易“裸辞”

一般来说,我们的职位总量是有限的,加上开放性生育政策和延迟退休政策共同推进,劳动力供应逐渐充沛,而年长者也因为推迟退休无法让位给年轻人,那么十几年后当“二孩”和“延迟退休”政策效应完全凸显,职位竞争势必更加激烈。

所以未来很可能出现“爷爷拄拐上班,孙子一职难求”的怪现象。因此,除非你势在必得,否则千万不要“裸辞”,因为工作会越来越难找,一次“裸辞”有可能让自己彻底失业。

3、正视通过工作获得生活满足感更加困难

何为生活满足感?大多数人的定义是不愁吃不愁穿,随时可以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总之生活品质佳,日子过得随心所欲就对了。为何说将来通过工作获得生活满足感会越来越难呢?

首先,我们的职业生涯变得更加漫长。一入职场深似海,如果平时工作较忙无法抽身做自己喜欢的事,等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后身体状况又不允许我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的生活谈何满足?

其次,“死工资”让生活捉襟见肘。工作难找导致自谋生计者增多,人人都想挣钱,加上其他经济因素影响,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现象愈演愈烈,且工资涨幅低于物价涨幅,因此,普通人想要靠“死工资”提升生活品质是难上加难的。

不论政策好坏与否,总有人能够迅速适应,如果适应不了,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突破它。

如何通过政策激发自我重获“新生”呢?答案是:从现在起停止毫无用处的抱怨行为,着眼现实,提升自我,早日实现财富自由,未来退休时间自己说了算。

一方面,我们需要持续充电,保证“专”而“精”。未来想要在职场获得绝对优势,知识资本绝对是首要加分项,想想过去几十年,大专、本科的红利期逐渐过去,现在连研究生找工作也未必容易。所以年轻人应当抓住学习机会,能继续深造就继续深造,即使不能深造也要坚持自学,找准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深耕细作。

另一方面,还要擅长打造“个人品牌”。“影响力”是未来人类最重要能力之一,对于个人来说,影响力就是“个人品牌”,走到哪里都自带光环。

罗胖曾说,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写作”和“演讲”两方面。这里的写作不单纯指写出文学作品,更应当是用写作分享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所擅长的领域为读者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建议、实用技能;而演讲也不单单是口才的展示,它应该更注重与听众分享干货、激发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自己的话语对别人有用。

所以说,延迟退休政策来了我们不必恐慌,抓住机遇的风口,让政策倒逼自己进步,相信你也能站在风口,飞上天空,找到属于自己光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延迟退休来临,与其浪费时间抱怨,不如趁势而上迎接“新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nc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