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验回顾与分享
户外活动结束后,我还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建坝的过程、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我们开始用砖头当坝,但是发现砖头之间的缝隙太大了!我们就用小石头来堵住那些缝隙。”家睿介绍着。
“但是那些小石头还是不行,小石头中间又有很多很小很小的缝隙。水还是会从缝隙里溜走。”小段补充道。
“你们猜一猜他们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小的缝隙堵上的呢?”
“用沙子!”在现场看到建坝过程的潇扬、珞珞几个小朋友连忙说道。
“但是我们发现沙子太细了就溜走了!我们就用泥巴!泥巴非常好用,水没有流走。”家睿跟小朋友们说道。
我接着播放图片,“发什么了什么呢?”
“水太多了!就像发洪水了一样!”
“水都要把大坝冲走了!”
“要是能把水放出来一些就好了。”孩子们已经发现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法。
“可是,怎样把水放出来呢?”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
“要不把那个泥巴底下戳几个洞吧!”
“不行,戳洞以后还得堵上。”
“我见过坝!我和妈妈去看过,就在我们去看跨海大桥的地方。”锦诚连忙说道。
“我也见过!那个坝是有阀门的!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小段表示也见过。
“我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我也不知道…”
“老师要不你带我们去看看吧!”孩子们纷纷表示想要去看看真正的坝长得什么样子。
2.走,看坝!
“老师!我带你们去!我认识路!”锦诚当起了小队长。
“老师!你看!这就是坝!它上边是一个桥,下面有一个个桥洞。”
“我发现这里有很多电线!”
“这里还有一些铁箱子!”
“这些应该是阀门吧?”
“可是,这个阀门能提动吗?”
“这是通电的,肯定是有个开关吧!”
孩子们七嘴八舌边观察、边猜测、边讨论。
“那边有个小屋,我进去看过,里边有叔叔按一下开关,这个闸就打开了。”锦诚之前和妈妈一起进去看过,所以非常清楚。
在锦诚的带领下,我们又来到控制室,因为控制室里没有工作人员,我们只能在窗外观察了一下,发现里边有很多工作用的电脑、数据显示屏等器械,原来,真正的坝学问还很大呢!
教师思考:
1.幼儿活动结束后,师幼共同对活动过程及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回顾、交流,这也是幼儿学习的途径之一。这种学习方式为幼儿提供了一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的环境,同时也让幼儿在你一言我一语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得到了经验的提升。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赢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所以,在孩子们遇到“真正的坝长什么样子”的问题时,给予幼儿园不远处就有一个坝以及还有孩子去过,于是,师幼通过实地观察的方式,让幼儿知道了坝的外形特点及其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