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图大狮学习方法研讨社
那些你看过的书、公众号,现在还想得起吗?——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

那些你看过的书、公众号,现在还想得起吗?——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

作者: 小A的思考 | 来源:发表于2016-10-18 22:15 被阅读245次
    大脑.jpg

    一、碎片化的信息、碎片化的学习是浪费时间和无效的

    现在我们来做一件事情,回忆一下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你能说出那本书在告诉我们最重要的3个核心点吗?以及证明这3个核心的案例,或者你结合自己工作生活的案例也行,有吗?

    如果没看过书也没关系,大部分人是有长期看某类公众号吧,能回忆得起那个你看了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的公众账号吗?

    记忆都不一定能够记忆清楚,更何况把重点表达出来,更何况真正运用到工作生活中,让自己的状态所有改变。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每天看的公众账号、甚至是一本完整的书等我想去学习的信息,看的时候特别有感触、感觉自己学会了。但是几个月过去了,自己依然还是那个自己。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努力了,也花时间了。让我们一起来证明一下,事实上你确实做错了什么。因为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则或者事实,不是你用个人观念、情绪可以消除的。确实存在很多已经被科学验证的理论,告诉我们如何真正有效地学习,并且也解释了我们生活中很多无效甚至错误的学习方法。你不了解你的大脑,自己乱搞一套,当然容易低效。今天聊的模块是“学习方法”,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领域都要找到大师、周围的高手、知识的源头去学习,无论是工作的选择、能力的提升等等世俗的,还是幸福的方法、有趣的生活状态等等。

    二、为什么碎片化的学习,甚至相对完整的学习都是无效的?

    今天要分享的一个认知科学的理论:必要难度理论。
    先说结论:
    (1)人类存在认知错觉,会认为“记住了”等于“我会了”
    (2)知识记忆与提取负相关

    开始解释:例如我们在阅读的过程,对知识会产生理解或领会的感觉,事实上,相对于真正掌握,这只是对信息非常低级的加工。这时候知识知识保存在我们大脑的“短时记忆”里面,对于短时记忆一般只能保持20~30秒。而那些大师,通常是对特定领域的知识、通过实践得到的知识进行反复的加工、存储、提取过程中保存到大脑中,变成“长时记忆”。长时记忆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在大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例如:你曾经在某个地方记下的WiFi密码,现在还回忆得起吗?

    这也是所谓特定领域积累一万小时定律、刻意练习能够有效的原因。因为这些高手的大脑中已经储存解决特定领域许多的长时记忆,例如你问你身边的高手一些问题,他们都能够从长时记忆里提取出好的分析特定领域的思维模型,然后结合你说的情况,系统性地、有逻辑性地进行解答。这就是他这么多年来,有意无意对知识反复加工,从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的结果。(提醒一下,我这里的知识,指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更强调的是工作的知识)

    说到这里,“知识记忆与提取负”相关这句话就好理解了。知识加工记忆越容易,则进入短时记忆,一会儿就忘。知识加工记忆越困难,则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记忆长久,能够反复迭代进化。

    那现在来解答几个现象,为什么碎片化的学习,甚至相对完整的学习都是无效的?因为大部分人看微信文章、公众号、书本、视频等等信息的时候,都是很轻松的啊,不做笔记、不写感受、不做分享、很少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说白了就是对信息加工程度低,只是短时记忆,很快就忘记了,甚至因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到了真正去回忆,生活工作遇到相关领域事情的时候,自己又忘记这些好的“方法”。然后又继续按照自创的低效方法、方式去解决问题。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每意识到“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性。试想一下,你每天花在阅读的时间、精力,90%都是无效的...如果这些额外学习的时间还不足以让你觉得可惜。那我来说工作,人一辈子用在工作的时间够多了吧。工作的能力也意味着很多现实的东西,这点我们都心知肚明。那么,在工作中,这么多一手经验、一手信息。如果我们不定期去写总结、复盘、结构化知识、带新人、做分享、总结上级好的分析解决问题模型(这些都是是对好的信息进行加工、反复运用的方式之一)。日积月累下去,我们会很平庸的,因为我们的思维低级,表现一般,结果自然而然就很平庸。你要认为这些事情都好世俗、好现实哦~

    那好,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悦纳自己?如何处理自己的小情绪?如何与对象相处?如何过上积极、充实、幸福的生活你要不要?很多好的状态、好的东西,其实背后是有门道的。由着性子,自创一套很大可能会害了自己,表面很酷,成功概率却很低。优秀的东西真的太少了,二八定律一直在强调这件事情。

    三、基于该认知科学的理论延展出来的学习方法

    深度加工学习:系统加工、强化输出

    (1)系统加工指的是不要去阅读碎片化的知识,理想状态是找到该知识模块对应的大师,找到该大师对应的文献、书本。如果这个知识的代表人物,没有系统性地知识,则把它所有碎片化的信息一次性收集起来进行研究。

    (2)输入是指我们进入大脑的信息,输出就是通过大脑加工后表现出来的信息。因此输出可以是写出来的文章、定期的工作总结、做出来的分享等等方式。输出难度越高,你就学得更多,越不容易忘记。

    举个例子:
      例如我想学习一流产品经理的能力。最理想状态就是身边有这样的大神在带着你,比较工作中学习总结,实践中学习总结其实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如果还没有的话,就找到一流的产品经理且有长期写博客、微博、简书等等信息的人。那么纯银就是了。
    大部分的人做法是关注他的微博,然后刷一下历史的内容,长期关注新增的内容。看微博的观察中也觉得自己感悟很多,启发很多,学到很多,内心无比满足和欣喜,可是然并卵。

    相对有效的做法是,抽个完整的时间:

    1. 阅读这几百篇碎片化的文章的标题,用思维导图整理出几个一流产品经理的关键模块,例如:好的产品模型、如何提升产品能力、产品经理的等级。不用担心框架不完整,先把框架写出来
    2. 按照这个不完美的框架,在阅读这几百篇文章中,把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3个一级主题模块进行划分,进而得出二级甚至三级的框架和内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提炼出每篇文章所表达的核心内容、思维、方法论、案例
    3. 得到一张三级的思维导图框架后,对内容进行再一次的重组和整理。出现思考一级、二级、三级的划分是否有问题,一级有问题的话进行重新命名,二三级有问题的话进行重新归类。
    4. 得出一份纯银产品经理能力结构图、产品思维模型,并且是属于自己系统整理、加工过的知识。
    5. 进一步强化输出的方式是,用这个模型对你感兴趣的产品进行分析,大量分析。把分析的思路、结论全部写出来。
    6. 然后再好一点是同时找另外一位一流的产品经理重复以上步骤。因为不同的人认知有偏差、能力有偏差,通过对比自己能够相对客观的理解和思考这两个人的优缺点。当然,我工作环境的产品大神很多,所以我要死抱大腿不放。

    针对公众号文章的学习方法了上面一样,平常收集一类主题的文章,先不要看。累积到一定程度在定期做结构化的整理、做笔记、写文章。然后看书也是,看的过程做笔记,看完结构化知识,将书中的几十个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成7个左右的组块,最好是功能把知识进行实践、运用,这些都是深度加工的学习方式。

    可能有人会想就知道去模仿别人,为什么不自我尝试一套?这样模仿下去会不会变成四不像?没有自己的特色?放心吧,一方面人与人的先天差异太大了,你不可能学得一模一样的。另外你想接近对方的水平,估计还要深度练习大几年甚至十几年呢。再说短时间所谓失去自我怕什么?要深刻认识到优秀的思想和行为太难得了,自己去重新探索和发明好的东西,概率非常非常低。人通常总是太自我,太把自己当回事,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其实这种状态下就已经固步自封,失去继续成长的机会。这段话其实是写给我自己,因为我就是这样的。所以话不多说,选择怎么走我心里有底了。

    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结构化这部分知识,通过写作的方式进行加工,让知识进入长时记忆,让知识进行运用。所以,真诚的建议小伙伴们,通过行动、输出作品、好好工作去学习,因为这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成长需要时间,我的问题很多,也意味着可以成长的空间很多,我会努力。现在的我不完美,将来的我仍然不完美,不过没关系,毕竟这一辈子都要面对这样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你看过的书、公众号,现在还想得起吗?——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pz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