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我来了!

作者: 马范桥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9-21 18:28 被阅读0次
    香山公园东门

          岳母是北京人,十六岁参加革命随着南下大军来到河南,今年(2016年)八十五岁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越发的深沉。

            平日里常常说起家乡往事,我想岳母是在想念故乡和她的哥哥弟弟了,只是她并不说。北京已经没有了岳母自己的家,要回的家在哪里?哥哥今年要过米寿了,弟弟却早就离开了人世,也许哥哥和继母曾住过的王府井小沙帽胡同是她的家,也许是哥哥、弟弟兄妹三人住过的的涭水河胡同才是她心灵深处的家,她要回去的是那一段时光,在那个空间里,时光在倒流,少年的哥哥从电报局下班回家时的叫门声,香山慈幼院中学门前的那棵大银杏树,涭水河胡同口的北方小学传出的读书声……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香山东门

          岳母幼年丧失父母,兄妹三人与继母一起相依为命。岳母是在香山慈幼院中学部上的初中,那时候岳母考上了北京光华女中,却由于交不起学费,又考进了香山慈幼院香山中学。这是一所慈善平民学校, 熊希龄任院长,熊希龄的夫人毛彦文任香山女中校长。

    熊希龄和毛彦文

          曾任北洋政府总理的民国慈善家熊希龄,筹集赈灾善款于1920年10月建立香山慈幼院,香山是北京西郊著名的具有皇家园林特色的大型山林公园,清朝乾隆年间,香山扩建成二十八景后,定名为静宜园。后在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的浩劫中损毁,从1920年到1948年,静宜园的全部遗存设施及园地只供一所平民学校专用,这所学校就是香山慈幼院。

            1932年,为了解决香山慈幼院的资金困难,熊希龄捐出了自己的全部家产,共计大洋27.5万余元,白银6.2万两。熊希龄曾邀请蒋梦麟、胡适、李大钊、张伯苓等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担任香山慈幼院评议会的评议员,研究帮助慈幼院办教育,香山慈幼院的师资质量和教育设备在当时堪称一流。

    熊希龄和毛彦文制作的新年贺卡

          2016年4月中旬,当我和太太陪着岳母到了北京,在看望了大舅以后,我就想该去香山了。岳母常常提起香山中学的那段经历,怀念那里的人和事。这次回北京住的地方离香山很远,去香山很不方便,岳母只在聊天的时候说起香山慈幼院却不提去看看,当我建议去一趟香山,并在香山住一晚上,岳母立即就同意了。我们两口和岳母,再加上二姐带着她两岁多的孙女,四代五人年龄差有八十多岁的队伍就上香山去了。

          香山又叫静宜园,曾是著名的皇家园林。香山慈幼院女校的地址,乃是前清皇室的寝宫,名中宫,即现在的香山饭店所在的地方。我原想在香山饭店订两个房间,也算是重返母校,谁知竟没有空房了,于是又找到了香山蒙养园宾馆订了房间。进入香山公园东门前行,很快就能看到蒙养园宾馆。蒙养园始建于1920年,为香山慈幼院所设蒙养部,它收录未到学龄的儿童,现在这个绿树掩映的小院子,房子还是原来的老房子,只是已经改建成宾馆了。

    现今的蒙养园是一家宾馆

          春天的香山非常漂亮,正值香山公园赏花季节,公园里开满了各种鲜花,空气清新,花香阵阵扑鼻而来,尤其是丁香花浓郁的香味随风飘过,好似要把人醉倒了。从蒙养园出来沿路走到眼镜湖,两泓平静的湖水由一座白石拱桥相联,那是岳母非常熟悉的地方,湖边的亭子是她们经常温习功课的地方,坐在亭子里,看着眼镜湖清澈的湖水,旁边是烂漫如锦的桃花,我想象着当年的一群小姑娘正在那桃花丛中读书游嬉的场景。岳母静静地坐在湖边的一块石头上,我想她一定已经沉浸在遥远的时光里了。

    这是眼镜湖的一个镜片

          过了眼镜湖的白石拱桥,不远就是香山索道。缆车通往香山的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75米,西山美景、北京城廓尽收眼底,是登高望远的绝佳境地。索道全长1400米,落差431米,属于吊椅式缆车。我猜想岳母一定很想上鬼见愁,可是我又害怕有危险,毕竟是八十五岁的老人了,上下缆车腿脚不那么灵便,可是想到,也许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就征求岳母的意见,谁知她连想都没有想就回答我:上!

    白色的丁香花洁白如雪,满园的丁香花芬芳怡人

          存好了婴儿手推车,我们五个人分乘两个吊椅,太太和妈妈坐一个,我与二姐抱着孙女乘一个。乘缆车的人不多,我的心紧悬着,移动中的吊椅可不是让你慢腾腾的坐稳了才运行,要在吊椅滑过来的一瞬间坐上椅子,然后放下护栏动作一气呵成。刚上吊椅,放下来的吊椅护栏就碰着了小孙女的后脑勺,紧哄着总算是没哭出来,想想有些后怕却也不敢吱声。

    二姐抱着小孙女在缆车上

            乘上缆车,渐渐地升高,坐在吊椅中风掠过脸颊犹如凌空翱翔,晴朗的天空湛蓝透明,山风习习阳光灿烂,山势崛峻峰峦叠翠,春日里的香山繁花似锦,恰如片片彩霞浮动在苍松翠柏之间,此时岳母的心情一定非常激动,坐在高空的吊椅中,她高声的呼喊着:“香山,我来了!”声音在山峦间回荡着,好像在欢迎着她回到香山。

    香山,我来了!

          下来缆车,身临绝顶,凭栏远眺,北京城,石景山,颐和园、玉泉山尽收眼底,但见城市高楼林立,昆明湖犹如明镜,一切好像还是二十五年前一样。记得那次,也是和岳母一起,我们带着四岁的儿子,徒步登上了香山鬼见愁。有山风徐徐吹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遥望着辽阔的北京城,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不由心生感叹。

    登上鬼见愁,凭栏远眺

          乘着缆车下山,俯身下看,各式的亭台楼阁、廊轩馆榭、牌坊、庙宇等分布在山峦坡坎之上,掩映在茂林绿荫之中,让阳光映射的金碧辉煌。下来缆车顺原路掉头向东门方向,路经知松园,园内古松古柏林立,翠色浓郁遮天蔽日,松鼠跳跃嬉戏其间,漫步林中感知着八百年香山古园的灵秀厚重。路边花园精心布置的各种花卉犹如梦幻花海,漫山遍野的桃花,樱花,,梨花,丁香,朵朵烂漫动人,尤其是那几颗白色的丁香花洁白如雪,密密实实的细小花朵开满了整个树冠,在阳光下格外的炫目。满园的花毛茛是被喻为“像罂粟一样美丽的花朵”, 花色十分艳丽,红、粉、黄、白各种颜色都有,花瓣重瓣的像牡丹,单瓣的像罂粟花难得一见。

    俯瞰昭庙和琉璃塔

          当我们走到东宫门勤政殿的时候,游人大多都开始离园出去,我们一家老小也都感到累了,坐在栏杆上休息。我告诉岳母前面就要到香山饭店了,她立刻就来了精神,于是我和岳母决定去香山饭店凭吊香山中学旧址,而她们三人先回蒙养园宾馆休息。

    满园的花毛茛五彩缤纷

          我陪着岳母去找慈幼院香山中学的旧址,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岳父曾经陪着岳母来寻找过香山中学,原址在一九五六年就已经改造成香山饭店了。1982年建成的新香山饭店的设计出于世界十大建筑师之一的贝聿铭先生之手,这座依偎在香山怀抱的建筑,融水光山色、参天古树为一体,早已不见原来旧校舍的面目。穿过宾馆大厅来到后花园,三面环山环抱着一片人工湖面,远山近水,叠石小径,白墙灰瓦式古典民居风格。岳母看着山上说:从山的形状和走势还能看出来,这里就是原来的校址,地方还是那个地方,可是房子一间也没有了。人工湖边的那棵大银杏树,就是当年学校门口的那棵银杏树,那时候她们还爬到树上摘白果。岳母还记得蒋jieshi和宋meiling视察香山慈幼院的时候,学生们都躲在房间里,偷偷地看jiang总统夫妇。

    贝聿铭设计的新香山饭店建于1982年

          坐在香山饭店后花园的茶座里,岳母回顾着当年学校的事情:1948年八路军包围了北京城,国~民~党军队住进了香山抓壮丁,学校做饭的教工为了躲避抓壮丁在学校里都躲藏起来。那时候她的哥哥在电报局工作,电报局搬迁已经打好了行李要往台~湾撤退,有一个家住在石景山的亲戚到学校来,把她接到家里躲避战乱,路上到处都是打仗修的工事。后来哥哥骑着自行车到石景山找她也没找到,后来听说不打仗了,有人返回学校了,她也回了学校,然后就不上课了都回家了。幸亏哥哥没有去台湾, 否则她就真的成了无家可归了。北平解放了,岳母又考上了华北革命大学,学习训练之后就南下到河南搞土地改革,那时只有十六岁。

    当年学校门口的那棵银杏树

          吃过晚饭,我们又走出蒙养园,公园里安静极了,银色的月亮已经是大半个圆了,密密的山林里显得十分神秘,我们不敢走进去。月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一片一片斑斑驳驳,偶尔有保安巡逻走过来,想起当年,周末岳母就是在这样的夜晚从香山走回北京的家,那群女孩子就不知道害怕吗?

    清晨寂静的山谷

          清晨,天一亮,我们就起床了。香山的早晨,走在路上已经有了晨练的人。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走上山去,空气清新的就像刚洗过的一样,山路上不见一个人影,只有鸟语花香。转过弯去只见有一个园子,院墙顺山势自然蜿蜒,透过白色的围墙,可见里面的房子重重叠叠,一座大门紧闭着,石碑上写着见心斋,原来是皇上训诫大臣的地方。山上有一座荒废的寺庙,正在修复,看那建筑颇有皇家气派,那就是昭庙,庙的后面有一座修缮一新的琉璃宝塔。早晨那里的园子都没有开放,我们转转山道,闻闻花香,听听鸟鸣,风和气清,空气爽洁,舒适畅快。

    见心斋院墙顺山势自然蜿蜒

          这次香山的怀旧之旅结束了,岳母非常满意,她说:这是多年来最称心的一次香山之行,了却了她多年的心愿。

                                        写于2016-08-3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香山,我来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qa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