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品德是由知、情、意、行4个因素组成,所以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首先,认识知、情、意、行的关系。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同时也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基础,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加深道德认识、形成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和巩固道德行为习惯的催化剂。道德意志既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又是道德形成过程中的动力条件,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思想面貌和道德品质的外在标志,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品德的发展。
其次,德育要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既要全面培养,又要针对性,品德发展中的知、情、意、行,往往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因素间的不协调或者严重脱节,如“言行不一”,所以教师要有的放矢,抓薄弱环节,有效的调节品德的结构。
最后,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存在个别差异表现出来的品德面貌或品德问题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针对品德结构中诸多因素发展不平衡的情况,灵活处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教授思政课已经有半学期,在课堂上发现的各种各样的德育问题,也让我有了更深的思考,要想讲好思政课,就得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长规律,教育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情况,综合的去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才能上好思政课,走进学生心里,才能培养出知、情、意、行协调发现的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