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博上网友们做了一个测试,打电话给父母,假装说自己过年不回家了,本以为父母会埋怨,会崩溃,甚至有网友说会把自己的腿打断,没想到父母们的反应里,绝大部分是这样的画风:
“这样呀,不要紧的,我们没事,工作重要。”
“你不能回,那妈去北京吧。”
“那过了年能不能回呀,不能回我们就去找你。”
而有一位母亲,听女儿说过年不能回家,当即表示自己的心忽地一下凉了半截,然后就直接哭了。
可即便是这样,她还是跟女儿说,那没办法啊,你工作忙,我哪能怪你呢。
虽然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但听到父母们的回答,网友们都表示太残忍了。
看父母们的反应,听父母们的回答,无奈而又充满体谅,委屈而又假装坚强,他们虽然心里很失落,甚至想哭,但嘴里说出来的,却是那句“我们没事”。
父母口中的“我们没事”,如同马薇薇在《奇葩说》里讲的那一句:你要知道,就像我们向父母报平安一样,都是真心的,但真心说出的话,却不一定是真话,那是情话啊,傻孩子。
是啊,父母为了让我们宽心,不知道说过多少次言不由衷的话。
有时候想想,我们的父母真是太懂事了,懂事到好像一辈子都在为子女而活,从来没有做过一回自己。
当所有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只有父母在关心你飞得累不累,每一个在外无忧无虑打拼的儿女,背后都站着这样懂事的父母。
- 2 -
懂事的父母,拼尽全力地讨好儿女
这几天,微博上有一则很感人的新闻:一位64岁的老父亲,从老家挑了100多斤家乡土特产,来到广州陪儿子过年,这些年货,他在老家花了足足20天时间去准备。
而他这样的辛苦,整整持续了8年。
被问到给儿子带这么多东西累不累,他说虽然比较重,但是儿子儿媳和孙子都喜欢吃,说到这里,他一脸的欣慰与自豪。
就为了陪儿子过个年,父亲竟然花费了这么大的功夫,不仅不觉得辛苦,还甘之若饴。
不得不说,只要儿女开心,即便再重的负累,父母也愿意为了我们去背。
无独有偶,今年春运回家的火车站候车厅里,一位男子背着个几乎和自己一样高的玩具熊,而手里还拎着几个大大的手提袋,在拥挤的候车人群里,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原来他这个玩具熊,是准备回家带给自己的孩子,尽管现在网购这么方便,但男子的举动,还是感动了无数网友。
每一对在外面打拼的父母,春节返乡都带着一年的辛酸和思念,他们在路上把辛酸扔掉,而把爱和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了孩子。
张爱玲曾说:“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说了哪样菜好吃,她们就频繁地煮那道菜,直到你厌烦地埋怨了为止。”
其实她这辈子,就是在拼命把她觉得好的,给你,都给你,爱得不知所措了而已。”
父母虽然不善表达,他们的爱,也显得笨拙,有些愚钝,小心翼翼,而又不知所措,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深深地爱着我们。
父母这辈子,一直在拼尽全力地讨好自己的孩子,他们小时候教育我们要懂事,如今自己却懂事得像个小孩一样,实在让人心疼。
- 3 -
懂事的父母,无条件地理解儿女
在父母看来,儿女们在外面奔波打拼,已经很辛苦,够不容易了,他们不会再因为自己,而影响到子女的工作和生活,也从来不会在儿女面前倒苦水。
欧派一则公益广告片,看哭了无数人。
在城里定居的儿子,第一次带着老婆孩子回家过年。
因山沟里的老家没有暖气,回家的当晚,孙子受寒发了高烧,哭闹着要回城里。
父亲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一把背起孙子,和儿子儿媳连夜赶到乡里看医生。
而乡里唯一的医生已经回家过年了,孩子的病情在寒冷的雨夜里愈发严重。
迫于无奈,第二天大年三十,父母只好送儿子一家,上了回城的大巴。
目送他们离开后,两位老人呆在原地,深深地叹息。
好不容易盼儿归来,却还没呆上一天就得离开,父母的心里很难过。
《透明人》一书里说:子女越独立,父母越孤单,即便这样,父母仍然去学着懂事,总是跟你说“我很好,没事的,你忙吧。”
儿女长大了,成家立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和责任,父母能深深地地理解儿子,就算心里再不舍,再不情愿,也是自己悄悄地承受,从不会在儿子面前表现出来。
所有的痛苦,他们都会选择自己来扛。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从不以占有和索取为目的,从不以放手和分离而消存,也从不以距离和岁月而浓淡。
不论你有没有回家过年,父母的爱一直都在那里,并不会因为时间而消减半分,反而在不断的相聚与别离中,变得厚重。
父母不忍我们离得太远,又生怕靠我们太近,怕要得太多了,会影响我们,而我们做得再不好,父母也会无条件地理解。
如果说我们的懂事令人欣慰,那父母的懂事,让人心疼。
- 4 -
懂事的父母,为了儿女改变自己
每一对父母,他们从来不会像别人那样,劝你多喝温开水,放宽心态,而是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脚踏实地地爱你。
面对儿女的要求,他们总是选择迁就儿女,而去改变自己。
去年春节回家,跟闺蜜文文聊天,她说有一件事,每每想起,都会让她自责很久。
那年春节,她第一回因为工作,没有回家过年。
母亲在老家非常挂念,便经常给她发微信语音。
那天文文正好在忙着开会,当她无意中拿起手机看时间,却看到微信屏幕上母亲那端,一直显示着“对方正在输入”。
她突然变得异常烦躁,心想母亲不会又要唠叨一番吧。
过了好几分钟,终于等到回复,却只有不到十个字,而且是一个有很多错别字的病句。文文想了一下,才知道是母亲手写输入导致的。
母亲从来没有发过文字,这简短的几个字,是她戴着老花镜,对着屏幕一笔一划地写出来的。想到这里,文文有些不忍,给母亲打了过去。
“下次别打字了,还是跟以前一样发语音吧。”
“你上回说不要发语音,我就记住了。”
挂断电话后,文文想起半月前,母亲给她连发了3条长语音,正在见客户的她,不耐烦地说以后别再发语音了。
原来母亲一条语音,几秒钟可以讲好几十个字,现在一条不足十字的文字信息,却要用上她几分钟。
即便这样,母亲还是像个听话的孩子,没有任何埋怨,女儿怎么说,她就怎么做。
我们这一代父母,大多不善言辞,他们或许从来没有说过爱你,但他们为儿女做的每一桩每一件,早已把这种爱表达得真真切切,甚至不惜改变自己。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就是那个不断对着你的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唯一用心为我们付出的人,也是最怕给我们添麻烦的人。
他们遇到事了不舍得告诉你,怕你担心,他们为了让我们放心,在我们面前,假装大方地把剩饭剩菜倒掉,为自己的健康着想,却在私下里保存着快过期的食品。
他们就像一个生怕会惹我们不开心的犯了错的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
韩剧《世上最美丽的离别》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子欲养而亲不待,你受到了多少疼爱,就至少要报答她万分之一的疼爱。
父母为我们不求回报地懂事了一辈子,任何报答,我都觉得太轻。
马上要过春节了,如果一定要说回报,那就从现在开始,收拾好行囊,买上一张车票,回家好好陪父母过个春节吧。
因为,懂事的爱,经不起等待。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