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时候,我还是很瘦的,奶奶说我瘦得就像一只毛猴子。不过我瘦是有道理的,那时候家里的饭菜超级难吃,就没有一样是我喜欢的。
那时候,农村人的早、晚餐几乎都是玉米面窝头配稀饭咸菜,白面馒头是很少能吃到的,那时的粮食确实也是纯天然的有机粮食,但我家饭菜的味道实在无法令我喜欢,更别说吃出粮食天然的香味儿了。不知道是我妈做饭水平不行,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我喜欢吃邻居四奶奶家的红薯面黑窝头,带着点甜味儿,蛮好吃的,我家里就没有。曾经的我一度要用家里的白面馒头去换四奶奶家的黑窝头,被我妈作为笑话说了好久。
那时候,我饭量很小,吃几口就饱,吃完就跟小伙伴玩耍去了。所以,在村里上小学的那几年就一直很瘦。
十一岁那年,我到镇上读初中,几百人的大食堂,饭菜更是难以下咽,就像鲁迅文章里的芋羹汤。早晚餐都是白面馒头不假,但味道不是酸不拉几就是有很浓的碱味儿,实在是难吃的很。稀饭大多是白面汤,里面经常会有白色的小肉虫子,还时常是糊的。据说有一次值日生打饭的时候,在锅里看到一只很大的泡得发白的老鼠。
午餐大多是稀面条,里面有几根白菜叶子,清汤刮水的,让人实在是没有啥食欲。
我和小伙伴闲聊的时候,曾经说过,等我将来有钱了,一定好好请你吃一顿,咱俩每人先来半斤熟牛肉,然后再来一个大西瓜,最后每人再来十个江米球,好好解解馋。
到高中的时候,情况就稍微好些了,尽管饭菜也没啥油水,好在可以买到炒菜了。
那时候,学习压力大,我经常会头疼,胃口很差,每顿饭都吃的很少,到晚自习下课的时候,就会很饿,于是就在路边的小摊上买方便面,回宿舍后干吃。剩下来的调料包,就当茶来泡着喝,泡上一大快餐杯,味道简直不要太好,同桌小耿没少分享我的“靓汤”。好像这小子现在迪拜挣大钱,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我亲手调制的“靓汤”。
还清晰地记得,我整个高中时期的体重一直保持在112市斤,三年里,好像没有过什么变动。
到了大学,伙食就好太多了,不光有公家的大食堂,个体的小餐馆也有好几个呢!有卖水饺的,有卖刀削面、兰州拉面的,有卖大米炒菜的,味道也比高中食堂有了大的飞跃。毕业的时候,我的体重就到了132市斤。
现在看来,这132市斤的体重,我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