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简友留言,让我给他推荐一篇我的最好的文章,因为他感觉我的一百万字太多,看不过来。
这给我出了一个难题,我没有推荐什么,只是回复他:“我不知道你喜欢什么。”
人们常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最好的文章永远没有定论,就像什么是真理永远没有固定的统一的答案一样。
别人认为的好文章,自己未必能够发现它的好。自己读不进,读不懂,不会欣赏,再好的文章对自己也没有价值和意义。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只有自己最清楚,别人没有他心通,不可能知道。即使勉强推荐,也可能是对牛弹琴。
我读过的书很多,因此我知道没有读过的更多。我理解的书很多,我知道不懂的书更多。
读是为了不必读,懂是开始知道什么还不懂。
文学,诗词,小说,我都不懂,四大名著我一本都没有读完,根本读不进去。
有些遗憾,但是不感觉丢人,因为人都有局限性,有所长必然有所短,有所知一定有所不知。
所有的优势都必须借助弱势来衬托,否则显示不出来。
所有的知道都必须以不知道为背景,否则我们什么也不可能知道。
艺术的本质就是制造错觉和幻觉,这也是一种懂。
知识必须以无知为代价,这是知识的本质。知识渊博的标志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而不是仅仅知道自己知道什么。
真正的智者知道自己什么也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知道。
真正的知是当下的,超越头脑的,与时间没有关系,因此不形成记忆和知识。
最关键的书读一本就够,最本质的问题,解决一个就好。
但是要找到这一本书,就要读一万本书。要知道一个根本问题,就要思考一万个不是根本的问题。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自己的文章就像自己的孩子,每一篇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都是自己最爱的,最好的。
每篇文章不可能对所有人都适合,但是总能够适合某些人,总有一句话能够影响某个人。
从绝对本质讲,每篇文章都是一样的,都是探讨我认为的真理,都有永恒的价值。
从相对来说,每篇文章的角度深度侧重点都不同,高下优劣肯定有差别。至于差别在什么地方,高下差别多大,恐怕永远没有一致的结论。
有缘的人,总会遇见,总会有耐心阅读。对你没有兴趣的人,你就是把最好的一篇推荐给他,他也未必读进去或者读得懂。
非最好的文章不读,其实是根本就不想读文章。就像有个人一直只想做一件最有价值的事情,结果一辈子什么也没有做。
只想写出最好的文章,恐怕永远写不好,或者根本一篇都写不出来。
非要在过去的文章中选出最好的,恐怕会感觉所有文章都是糟粕。
“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篇文章对某个人在某一时刻一定是最好的,有这种信念,才能毫无挂碍和恐惧地自由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