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应该教什么呢?
读了王开东老师的一篇文章,里面介绍了一个喜欢书法的企业家,作为家长业余给孩子班级上书法的故事。他讲了半个学期,学生非常的喜欢,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他说,他就是夸学生,这个写的太好,你是怎么写出来的?你太了不起。他上书法课的过程是这样的:第一步就是和学生聊天,昨天我们的书法,你有哪些收获,你同学们分享,大家都说一说。第二步,他讲十分钟,主要让学生去自己学,自己悟。第三步,让学生自己练,练过后,再来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每个人碰撞一下,又有新的收获。第四步,搬出很多书法宝贝,让学生欣赏。老师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见世面,扩视野,长气象,产生更进一步的兴趣,攀登最高峰的激情。这就是教育之道。
我的思考是:他的教育之道值得学习,尤其是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老师,更加要反思我们的课堂。说到课堂,我们总会有千万个理由认为必须按照我们的样子去做。我们每一天都绷着脸,每一天都生着气,或者至少不是愉快的心情去上课。我们不喜欢课堂,也不喜欢和学生们交往。我们总是认为,有着各种考核的压力,让我们没有办法和学生好好相处。领导们要成绩,教育部门要以成绩考核,家长也要升学率等等,逼着我们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我们很少夸学生,如果非常说夸学生,也只能是对于好学生的夸奖,后进生几乎是不可能在学习上去夸奖。我们没有时间和耐心去倾听学生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东西?我们总是以没有时间为借口,不断地去给学生灌输,不断的压榨学生的时间。错误的以为,学生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足够多的时候,学习成绩一定好。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需要学生自己去悟。
我们欠缺的就是对于学生努力的认可。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后进生,一节课都或多或少的收获一定的东西,我们怎么不让他们说出来了,怎么不让他们的思想碰撞一下。我们老师吝啬着最后的几分钟时间
,却不知道恰好是这些最后的时间让学生理顺一节课的收获,恰好是最后的时间让学生顿悟。我们丧失了让学生整理知识的最好阶段。老师,不是在学生教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有着安全感,让学生乐意为这门学科花时间,这就是一种成功。强迫让学生去记,去训练,只会把学生逼的不爱学习。一个好的老师,就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会知道,让学生自己启动学习的驱动,把外驱力变成内驱力,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老师,不仅给学生知识,更应该给他们一个广阔的视野,让他们看到更远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