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这句话来形容我与写作的关系,就是:
> 爱上写作的人的原因是相似的,没有爱上的人各有各的理由。
就拿今天正在补写的第二节作业为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阻碍我写作的原因何在,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最可怕的事情是:这样的事情居然还在不断上上演,似乎看不到它被终结的那一天。
### 一个“拖”字
我现在听课倒是养成了一个好习惯:边听边在电脑上写笔记,基本可以做到讲完写完,加上师北宸老师的语速适中,加上内容有趣生动,我记起来毫不费力。听完课,笔记也记得完整,接下来最完美的步骤莫过于一鼓作气把作业做完。可是,每到这个时候,我的意志力就像被压在山下五百年的顺猴子,动弹不得。脑子一刹那间可以冒出无数个颇站得住脚的理由,说服自己听完课并非写作业的最佳时机,比如要去完成必要的家务,要招呼孩子上床,要准备明天上班要用的东西,等等。总之,明天再说。
### 期待“良辰吉日”
这是我的一个臭毛病。我在内心似乎在期待某个最适合写作的时刻来临。我在某个公号上读过一篇文章,把如何利用时间总结成1,2,3,4,5。其中5代表的是,当你面对一个棘手的,或者不太想做的事情时,骗自己说就做5分钟,目的是立刻启动,不要拖来拖去。我忘记了这个好办法,所以昨天听完课后,我又我的借口们“绑架”了。记得有一句话:最好的种树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对于写作这件事,这句话格外适用。最好的写作时间就是马上。不管你的灵感在哪里猫着,拿出你的笔,或者打开你的性感电脑,开始码字。
### 追求无谓的“完美”
师北宸老师在第一节课就把这点揪出来讲了。我还是不断地跌落在这个外表华丽的大坑里。内心里总想一写就要写出多么好的文字来,所以不断地纠结如何开头,如何搭建结构。其实有时候完全在为写而写,矫揉造作得不行,还不如简单粗暴来得痛快。昨晚就是这种场景。我坐在桌子前,面对最漂亮的书写软件,写了一个开头,不满意,删去;又写一段,还是觉得面目可憎。这个时候,孩子又在边上不断地跟我说东说西,本来灵感就不来,这下连思绪都不知飞到哪里去了。最后,啪地一下关上我的MAC,放弃了。
万幸的是,今天在听完师老师的第三节课后,找到了破解上述“魔咒”的良方。就像好的中医,不需要多么贵重的药材,只要对症下药,几副药就“药到病除”。我钟意的方子是这样的:
> 听完课就是最好的做作业时候。先给自己5分钟。
> 写作之前,先想好你要写给谁看,也就是受众是哪些人。然后,想象你在写信给他们。所以写的东西要对他们有用,有价值。否则就是浪费别人的注意力和时间。
> 写一个尽量好的开头(比如讲故事)和一个留有余香的结尾。中间部分要尽量饱满。
听完这节课已经值回票价。剩下的就是践行,践行,践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