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李氏砭法是我最爱
《胃经经气有余不足所主病证及其治法》

《胃经经气有余不足所主病证及其治法》

作者: 野之老 | 来源:发表于2020-07-08 13:43 被阅读0次

题目总体包含两大部分内容:第一是胃经经气有余或不足所主的病证;第二是这些病证的治疗方法。

首先,关于胃经经气有余或不足所主之病证,经文曰:“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这段意思是说,足阳明胃经经气有余之时,就会出现胸腹部发热;若气盛而充于胃腑,使胃腑之气有余,则就会出现胃热所导致的谷食易消而时常饥饿,以及小便颜色发黄等等的症状。而若当足阳明胃经之经气不足时,就会出现胸腹部发冷而战栗的症状;但如果胃中阳虚有寒,以致运化无力,水谷停滞中焦,则就会出现胀满等等的病象。

其次,关于足阳明胃经所主病证的治则治法,经文曰:“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此条翻译过来意思是说,治疗上面这些病证时,属于经气亢盛的就要用泻法,属于经气不足的就要用补法;属于热的就要用速针法,属于寒的就要用留针法;属于阳气内衰以致脉道虚陷不起的就要用灸法;既不属于经气亢盛也不属于经气虚弱、而仅仅只是经气运行失调的,则就要用本经所属的腧穴来调治了。属于本经经气亢盛的,其人迎脉的脉象要比寸口脉的脉象大三倍;而属于本经经气虚弱的,其人迎脉的脉象反而会比寸口脉的脉象小。

相关文章

  • 《胃经经气有余不足所主病证及其治法》

    题目总体包含两大部分内容:第一是胃经经气有余或不足所主的病证;第二是这些病证的治疗方法。 首先,关于胃经经气有余或...

  • 《肝经经气有余不足所主病证及其治法》

    题目总体包含两大部分内容:第一是足厥阴肝经经气有余或不足所主的病证;第二是这些病证的治疗方法。 关于足厥阴肝经经气...

  • 《三焦经经气有余不足所主病证及其治法》

    题目总体包含两大部分内容:第一是手少阳三焦经经气有余或不足所主的病证;第二是这些病证的治疗方法。 关于手少阳三焦经...

  • 精读《黄帝内经》(第224天)

    【通评虚实论】帝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何如?岐伯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

  • 偏治法补充

    华君曰∶偏治法多有未全,予为补之。人有病吐血者,似乎胃经之病,而不知非胃,乃肾火之冲上也。若止治胃,则胃气益伤,胃...

  • 伤寒论14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本条论述太阳中风兼太阳经气不舒的证治。 太阳病,【汗出,恶风...

  • 悟医道真(二百二十三)

    太阳病的治法或汗,或利小便,或吐,都是开放的方法,与太阳主开的特性相应。 发汗主要针对太阳经证、表证。其有邪者,渍...

  • 宋伯杉:少阳病详细解读和应用

    一、《伤寒论》中少阳病篇整体构架 《伤寒论》六经病脉证并治篇每一经都分为表证、里证、本经证、变证和类证。 在这里我...

  • 每天认一穴:足三里

    定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归经:足阳明胃经。

  • 胃经与气血

    足阳明胃经 《黄帝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痿症,指的是气血不足引起的疾病。阳明指的就是胃经。 意思是调理气血不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胃经经气有余不足所主病证及其治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fc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