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里,的确看到了作者作为一个智慧型的母亲,在孩子的品行培养上和学习习惯养成上,给出了很多好多例子和相辅相成的理论。看完每一个小故事,都让我觉得眼前一亮,嗯,原来可以这样做。读完后,让我有了想立刻跟家人分享的冲动。
更打动我的是,作者写这本书时,她的女儿已读大学,而整本书却是从女儿小时候的故事展开的,并且每一个故事里都包含的有很多细节。这不禁让我想起,这位妈妈之所以会成功,就在于她对孩子的细心,她也一定对女儿的成长做了很多记录,正是由于平日的生活积累,才会有如此多丰富的原始资料,更是母女间最美丽的回忆。这提醒我一定要去做一件事,那就是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赞一个。
学以致用才能使阅读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于是那天灵感一来,我便开始接手孩子学习英语这件事。学习这个过程,一定要尊重孩子,带着爱来看待孩子,并且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施用技巧。
爸爸之前教孩子复习英语,是用填鸭式的方式来记单词,反复问考黄色,绿色,鸭子怎么说。孩子被问得又害怕又着急。对于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种方法肯定不行,糟糕的是会磨光他对英语的兴趣。于是,我决定从他最喜欢的巧虎入手,当他不想读的时候,我会引导他:“你来教妈妈好吗?你来考我好吗?。”这样的话,他会十分开心地去做,还会要求我主动考他。当我说太累不想学的时候,他还要求我全部做完才休息。这是今天的第一个变化。
第二个变化是我借用了书上的观点,马上给孩子做了一个“记功册”,把每天做的好的事情写在一个本子上,精神鼓励。刚开始孩子看熊出没,答应看几集自己关,结果是多看了一集,但是我仍然鼓励他做的好。到现在看Peppa Pig,已经不需要我提醒他,看我以后就自己主动的关掉,非常自然。
划重点:
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每一种和儿童相处的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场心理健康的辅导。
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吃不下东西,主要原因是喜欢催逼孩子吃饭的父母也不少,孩子不喜欢吃饭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太在意孩子的吃饭,在这个问题上太强求了孩子的正常食欲,被当下物质和时间都比较充裕的大人好心的破坏了。孩子自己最清楚,自己想吃什么该吃多少 大人不要管它就能正常发展自己的饮食功能。
如何让孩子有正常的食欲,这其实非常简单,顺其自然。
不要在各种食物间画杠杠,说这个有营养,要多吃那个没有营养,要少吃,有没有营养要靠家长在做饭时调节拿上桌的食品,要允许孩子自己选择。对于孩子喜欢吃的食品,不可以用条件来威逼。
让孩子自己吃饭,不要喂孩子,从一岁半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饭,父母不要把辛苦用在给孩子喂饭上,只需用在收拾被孩子弄下的烂摊子上就可以了,经常喂饭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而且影响儿童手部技能和肢体机能的发育,不要和孩子在吃饭的问题上谈条件,谈奖励。
睡觉不怕吵,学习不怕吵。
不怕小动物的要点:
大人害怕什么,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如果孩子一表现出害怕什么,要创造机会让他慢慢接触那个东西。不要出于保护孩子而强化他对某种东西的恐惧。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怕什么东西。
台湾作家李敖尖锐的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学龄前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和经常阅读的孩子相比上学后智力差异明细。
在控制孩子少看电视方面,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时候让他心安理得的去看,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觉得有负疚感,但平时家里要尽量少开电视,家长自己做到节制。幼儿期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是防止他患上电视里的好方法。
——简宝玉日更打卡第17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