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公元一千三百多年前,王勃创作了这联脍炙人口的诗句,它没给王勃带来收益,却成就了无数对璧人的姻缘,我父母就是其中的一对。
那一年,我父亲随着雷锋的粉丝团驻进母亲的生产队,“嗨哟”之余,雷粉们看上了山上的杜鹃,我父亲看上了心中的白雪。
那个年代,既没有抽象的鸿雁传书,也没有超前的荧屏达意,我父亲灵机一动,小纸条就变成了“自媒体”工具。
为什么是自媒体呢?因为其他人喜欢哪家姑娘,都要请一个媒人去姑娘家说媒,我父亲只用一张小纸条,就代替了媒人的工作,所以我称为它为自媒体,此媒体非彼媒体也。
父亲巧妙地采用了王博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他信手拈来,十个字就把我母亲的心弦拨动了。
我父亲把纸条递给了母亲,一下班就美滋滋地站在路边,等着他心中的女神出现。
他的自信没有让他失望,他等了一会儿,心中的女神果然出现在他的面前,递给他一条纸船,红着脸转身就跑。
父亲小心翼翼地拆开小船,小船化为锦书,上面写着一联经典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我听父亲说,他当时高兴得几乎疯了。父亲的话让我想起了范进,他的心情大概和中举的范进差不多吧。
其实那一点灵犀是出自我母亲的好闺蜜之手,我也不知道我父亲高兴个什么劲?
我感谢我母亲的那位闺蜜,我甚至感谢李商隐先生,他的灵感创作加速了我父母爱情的步伐。也为我早日来到这个世界打下了基础。
过了些年,我们兄弟姐妹前赴后继地来到这个世界,我父亲的满腹诗词被我们的“私吃”打败了。
为了满足我们的“私吃,”父亲背起破旧的行囊,带着我二哥到外地打工去了。半年以后,父亲舞文弄墨的手又闲不住了,一封洋洋洒洒的家书寄到我母亲手里,让“高材生”念得满头大汗。
“高材生”是我们村民组里文化最高的,他爱上了初三,在初三的教室里一呆就是四年,我父亲那一手龙飞凤舞的草书,他念着比挑担还累。
第二天,高材生随着建筑队到别处去了,我母亲找不到帮她写信的人。
她灵机一动,找来几张白纸,在上面画了几幅图,”鸿雁”将我母亲匠心独运的“字画”传到父亲手里,我父亲打开书信,笑着对工友们说:“我老婆就是聪明。”
工友们上前一看,只见第一张白纸上画着三个小孩和三棵高矮不一的艾蒿,第二张纸上画着几棵水稻和三只拇指与食指分开的手,第三张画着一头大牛,大牛的旁边站着一头小牛。
工友们不屑地说:“这算什么信啊?乱七八糟的。”
我父亲嘿嘿一笑:“你们不懂,我来告诉你们吧:第一张画着三个孩子和三棵艾蒿的,是说孩子们都好,“蒿”就是“好”,懂吗?
父亲指着第二幅图说:“这一张画着水稻和三只手,意思是说水稻都长三卡高了,手的一卡是五寸,三卡就是说谷子都长到一尺多高了。”
工友们问:“这第三张又代表什么啊?”
父亲的心里乐开了花,笑着说“这一张更妙,意思是说,小牛有母牛的肩膀高了”
父亲自豪地笑:“嘿嘿!我老婆绘画的技术比郑板桥还高……”
齐帆齐第二期28天第(1)篇1166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