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新思
书信传递父母的思想

书信传递父母的思想

作者: 盛开的秋兰 | 来源:发表于2018-01-11 12:57 被阅读57次
书籍封面

                            文/张秋兰

        当孩子降临于世,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成才?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根在家庭教育,而父母对孩子的思想影响尤为重要,当书信是传递思想的载体,教育的方式可以显得更柔软些。

        读完一些名人写给儿孙的家书之后,我发现用书信的方式能够很好地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文化,不仅当即能给儿孙心灵上的慰藉和洗礼,还能长久保存,成为家教宝典。

        前段时间我看完《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今天我再次细读了《傅雷家书》。两本书的风格迥异,叙述的范围不同,所传递的思想和文化亦不同。我想,这不仅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还有作为父辈人的思想价值观的区别。不过,他们对子孙后代所倾注的温情和厚爱还是一致的。

        细心品读《傅雷家书》,我感觉父母就是孩子的舵工,责任最重大。傅雷三十年来把儿子紧紧拉着,养成了儿子对艺术的严肃的观念,即使儿子偶尔忘形,父亲也极易拉回来。因为有着对艺术极高的追求,他们父子俩对文化的思索、对艺术的考究、对生活的沉淀、对态度的执着,那种思想的碰撞恍若刀光剑影,真是大快人心。

        想想如今的教育,很多人把孩子的教育外包出去,给孩子报各类培训班,出了问题找老师或专家,或扔给家里的老人……孩子的教育全部外包给别人。可是,父母的教育才是最无可替代的,父母给孩子的安全感和亲密关系是最重要的。

        孔子如何看待一个人,他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意思就是说:看一个人,要看他的价值取向,他做这个事干还是不干,他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做的,他用什么东西在做,他处理问题的态度是什么。

        纵观傅雷家书里的教育智慧,我觉得他在教育孩子方面做到了三件事,那就是让孩子有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孩子清楚哪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资源(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工具可以用)、生活能力(处理任何问题的习惯性方法)。可见,学识渊博的翻译家懂得运用古圣先贤的理论。

        傅雷通过那156封家信(书里收录了傅雷从1954年1月18日-1966年8月12日陆续写给儿子的27.8万字的信)传递自己的文化和思想,让海外留学的傅聪吸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有这样尽心尽责的父亲,是傅聪的福气啊。

      据信可知,傅雷在傅聪很小的时候就教他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的:家里吃饭时,要求食不语,不随意讲话,咀嚼食物嘴里不发出声响,舀汤时不滴洒在餐桌上,饭后把餐凳放入餐桌下;家里的物品用完后,规矩地放回去,书不能乱放;对人客气,尤其是师长或老年人,说话时态度谦和,手垂直放在身体旁边,人站直,即使坚持真理也注重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等。傅聪在父母建构的家庭文化里,时刻谨慎细微,谦和有礼,最终成长为一个举止优雅的钢琴王子。

        在给儿子的信里,傅雷围绕“价值取向、资源和生活能力”方面多次提到: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是不行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问题千千万万,必须分清缓急轻重,分批解决。天下事样样都要用痛苦去换来,都要从实践中学习,但你不要成为情感的奴役。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一切不能急,越是事关重要,越要心平气和,态度安详,从长考虑,细细观察,力求客观……傅雷思想里的坚韧、自尊、勤奋时刻浸入到儿子的灵魂里,指引着儿子大踏步往前走。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傅雷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在信里写道:“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敲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是啊,思想是可以一边写一边谈的,在写的过程中,激活了思维,提升了大脑的敏感度,更拉进了父子的亲密关系。

        傅雷的信对傅聪有如一面镜子,傅聪的信对傅雷也是一面镜子。有些地方他们父子二人太相像了,有些话就像是自己说的。我想,这样的一种交流互动,定期接读与回信,是一种怎样的安慰与快乐啊!

        我为傅雷这对父子在心灵上、精神上、思想行动上犹如一面互相映照的镜子感到惊叹,为他们之间的默契没有隔阂感到敬佩!

        功夫不负苦心人,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深入骨髓。傅聪成为世界一流的钢琴演奏家,风度潇洒,多年来蜚声乐坛,享誉国内外,是第一个在国际性重大钢琴比赛中获得大奖的音乐家。傅敏也成为北京市著名的英语特级教师。

        傅雷才智过人,知识渊博,会多国语言。比如傅聪的妻子是瑞士人,傅雷给儿媳妇写信时用法语和英文写。傅雷在傅聪婚姻和育儿问题上给出许多好的建议,还用中国文化的智慧帮孙子取了名字。在那个年代,交流的那种层次,探讨的那种境界,能有这样的开明和见解是罕见的!

      还有,透过傅雷的信,可以看出他的性情激烈,而他的夫人却能用宽厚和委婉之心体谅,成为家里的贤内助,是丈夫的好秘书,正是傅雷的福气啊!而这份福气谁说又不是傅聪傅敏的福气啊?

        只可惜傅雷的一片丹心却在文革初期被践踏了,他的自尊心受到从未有过的耻辱,他和夫人双双自尽,了却尘世的一切因缘。

        傅雷说,他有高度的原则性和永不妥协的良心,他不和人争,但也绝不肯被人剥削。

        世界上到处都是残缺,没有完善的人或事。

        然而,优秀的儿孙会秉承优秀父母的心愿好好地过日子,创造更加广阔的天空。我想,如今已84岁的傅聪和81岁的傅敏,再读这些厚实的书信时,一定会心潮澎湃,感激涕零,难忘双亲。因为即便身为读者的我看了这些信,也为父母的那份深情而动容,并得到了真切的启迪。

        父母的思想影响了孩子,一代又一代,当书信作为承载思念的载体,抚摸面前的《傅雷家书》,我心柔软。

        父母虽然远逝,但爱和思想会随着信的流传而绵延不断传递下去。

                                  2018年1月11日


请对比阅读:我写的另一篇《洛克菲勒的教子经

相关文章

  • 书信传递父母的思想

    文/张秋兰 当孩子降临于世,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成才? 我一直认为,一...

  • 寄信船一只,隔乡山万重。

    书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意见、传递信息、互通情况的工具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史籍中就有了书信的著录,至...

  • 重建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种读到好书的喜悦感。 因为自己没有为人父母的原因,所以对父母二人通过书信传递情感这部分没有太多感触,但是他们交流...

  • 父母的书信

    齐帆齐微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公元一千三百多年前,王勃创作了这联脍炙人口的诗句,它没给王勃带来收益,...

  • 星耀小学五年二班杨伟赫 <<亲子共读>>

    孩子学会了怎么用隐形墨水传递书信。

  • 书信传递,快捷交流

    以科学的目标统领课堂教学流程 曹老师:你好!你简书中提到的课堂流程,我看了以后方知这是一种提纲式的课堂实录。这种形...

  • 笔尖情谊,书信传递

    在这个被互联网包围的时代,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个异类。在QQ,微信,各种社交软件霸占我们交流方式的时候,我却独独爱着...

  • 【小说】18麦家《解密》

    一切都围绕着信息展开。 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 通过人传递,通过火传递,通过书信传递,通过电波传递,通过光缆传递...

  • 车,马,邮件和你

    在文字还没发明之前人们采用口口相传的方法传递信息,这叫口信。文字产生后传递消息的任务就由书信来完成。 我国书信滥觞...

  • 相逢无纸笔,凭君传笑颜

    以前的车马很慢,书信很远。在那个手机还未普及的时代,起初人们通过信鸽传递书信,随后开始建立人力、畜力传达书信信息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信传递父母的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bz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