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 读完了《局外人》,心有所感可总觉得有一种读不懂的深刻。这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它的价值不在于故事的情节,而在于文字的心境。初读便感叹文学文字的奇妙,能将第一人称阐述成第三人称的局外感。社会规则中局外人的线索,是在我读完后记部分才深深体会出来的,所以以下是我在后绪中摘录总结出来的读后感,这也正解释了心底的困惑,拨开了我读完整本书之后缭绕在心头的云雾。从极力想挣脱社会规则,到最后真正感觉到了与世界息息相关的联系,至死方休。这部作品所蕴含的心绪值得再次回味。
1.社会规则的荒诞
“在我所度过的整个荒诞的人生中,从我未来的深处,一股昏暗的气息,穿越尚未到来的岁月,向我扑来,这股气息一路袭来,使别人向我建议的一切都变得毫无差别,未来的岁月并不比我已经度过的岁月更真实。”默尔索发现了这个社会中的规制,并试图去冲破这种社会大众所认同的规则,去解构这种惯性,从而冷眼旁观这个社会中的群体,“他不参与游戏,他徘徊在社会的边缘,他拒绝撒谎。”
2.社会规则是虚无的
默尔索的口头禅是,“我怎么都行”。这是他对生活虚无的态度,他看到了生活的荒诞,继而认为在一个荒诞的世界中,一切看似有意义的事物,其实并没有意义。无须做着所谓意义的无谓挣扎,重要是把这些虚假的东西统统打碎,能表现这一点,是他对爱情的态度,当玛丽问他是否愿意娶她,他说我怎么都行。婚姻爱情这些在正常人中被滥用了词汇,在默尔索看来,早已空洞化,其实仅仅是一种常规,所以认为他们没有意义,也就不值得认真对待。因此,他不仅解构了爱情中包含的社会常规,也同时放弃了爱情中人与人的真情实感,这导致了精神空间的坍塌。
3.是突破桎梏的英雄
“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不在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处于死刑。”人已经在无意识中遭到社会彻底的规训,而默尔索恰恰发现了这一规训的存在,他不遵循社会的游戏规则,成为整个规则的破坏者,冲破规则,从这个方面来说默尔索是一位英雄。
4.也是逃避的懦夫
默尔索与世界之间微弱的联系,未能得到强化,却在不断放弃时,逐渐形成一条深沟,他试图抗拒并逃避荒诞,却走向了无根的虚无状态,丧失了生活的动力,于是从这个角度看,默尔索是一个懦夫。当他愤怒地把神父推出牢房,大声拒绝彼岸的希望之时,他的身上又散也闪耀出,英雄的光彩。他这种在英雄与懦夫之间的转换,并非是顺承发展和一劳永逸。
5.其实从未离开过世界
“为了让一切有个了结,为了使我不感到那么孤独,我还是希望我被处决的那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用仇恨的喊声来欢迎我。”作为一个局外人的孤独感,这段抒情的文字是局外人暗线中的最后一环,代表着默尔索生命的苏醒。此时此刻当星光撒在脸上,这个在其一生中,大多数时候都与世界无比疏远的局外人,用一种回溯的方式,感到了其一生的幸福,并且现在依然是幸福的,这一无关英雄或懦夫,而仅仅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在满天星斗下,在大地与海洋的气息中所深刻感到自己与世界隐秘的关联,终于意识到自己从未真正离开过这个世界,他依旧在穿越他的生活与时代,不再其上,亦不再其外。
“第一次向这个世界温柔的冷漠敞开了胸怀。”墨尔索的生命力在悄然恢复,只有死亡才能让世界真正与自我分离,而只要活着,即使在这临终时刻,她也依然能够体会自己与世界之间深沉的亲密,她此时已摆脱了虚无,并在与世界的相遇中迸发出更猛烈的热情与爱意。
6.故事:不单纯的否定
加缪本人说过:“在我们最疯狂的年代,对这片天空的记忆从未与我分离,正是它使我免于绝望。”《局外人》为是悲剧性的,但也依然透露出一线心声,这一行行对幸福的追忆与呼唤,将莫尔索重新带入世界,让他重新与世界相连,清醒虚无以及对当下价值的认同与坚持,凡此种种,共同出现在默尔索身上,这恰恰体现着人性的多元与复杂,体现着加缪深邃的目光与丰润的笔触,更体现着作家对于单纯否定性的不满足,发自内心的试图寻找出路,并因此令他的文字包含着一种独特的生机。
网友评论